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王陈渠珍》录制缘起(4)

(2012-09-11 07:50:33)
标签:

陈渠珍

湖湘讲堂

罗维

湘西土匪

湘西王

文化

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 罗维

 

    这第四因,我要讲的是现实的缘起。

    在湖南教育台湖湘讲堂上讲说湘西王陈渠珍,从写到讲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这完全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湖湘讲堂的工作人员也意外不已。记得2012年6月中旬的一天,接到制片人柳理的电话,说,师姐,你有没有兴趣来湖湘讲堂讲陈渠珍?之所以柳理称我为师姐,是因为我和他都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我九二级,他九三级。那时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极为繁盛,教师人才济济,学生五花八门。

    这位师弟就是一湖湘奇人怪才,虽名字中有“理”,但以为他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说话行文颇为放诞洒脱,不过话糙理不糙,骨子里倒是中正温厚极了。这不,在师姐面前不太好放肆,颇讲礼貌,“鸟”、“贱”、“伪”之类有辱斯文的字眼暂时一概收起,顺嘴骂道旁人时,呵呵两声掩饰过去,继续伪装,好玩得很。

    其实这位自嘲“好歹也是教育电视台中层干部”的师弟让我佩服得紧。世风浮泛、文化贬值的今天,居然让他整出一个以打捞湖湘历史,钩沉湖湘人物,弘扬湖湘精神为使命的团队,团队里的这些年轻人都能铁血丹心地跟着他默默做着湖湘文化传播的工作,不能不让人对柳理和他的团队油然而生如滔滔黄河之水的敬仰之心。

当柳理问我是否有兴趣去湖湘讲堂主讲时,我自然是非常有兴趣,其实前几年我们有过这方面的联系,但当时我做湘西土匪的课题,他们没能通过。我问怎么今天又可以做陈渠珍的选题了呢?他笑言,也许是时候到了吧。我将这种机缘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既是如此,我便不想错过这次机缘,因为对陈渠珍先生的研究几乎成了我的一种使命,我没有退路,要赶上这段可以为陈渠珍正名,让更多人来了解他的机缘。柳理让栏目组的编导王笑东先生与我联系。

    其实讲座讲稿的问世出炉,应该说是我和笑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不长的一个多月时间的讲稿沟通中,这个八零后的小伙子让我刮目相看。因为如果没有笑东的鞭策和鼓励,也许我完不成这个任务。因为我不是一个已经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学者,至于电视行更没有混过,不过是一个打酱油的女教师,读书治学全凭兴趣。好在也纯粹,既不故作高深,也不花里胡哨,不求身外事,只求有会心。这样一来便很没有底,对自己能否完成讲稿上电视去讲,完全没有信心。

    笑东却淡定沉静,不急不躁,象牵着盲人过马路,非常非常有耐心,不知不觉,他的指点建议都不露痕迹地渗透到我的行文和布局中去。我很奇怪他有这样让人能够安定的气场,有温润如玉的君子风度。后来在聊天中得知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才让我恍然。我非常感谢笑东为陈老先生所付出的心血,因为时间太紧,他又想做得更好一点,连日连夜加了很多天的班。感觉得到他的用心和辛苦,但每次电话里听到的都是他明亮如阳光的声音,如同上帝的恩赐。我想起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世界因为有你而更加精彩。笑东正是这样的人。

    还有胡广宇先生,我的大学同学,在湖湘讲堂中号称“广爹”,他温煦的笑容和对我的鼓励与嘉许非常感动我。

    如今,《湘西王陈渠珍》已经录播完,我对笑东笑言,我象下锅的米,米准备好了,炊成什么样子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如同一段缘起,终也有缘灭的时刻。而我将继续在路上行走。“在路上”是一种人生状态。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红楼梦》里贾宝玉更是红尘中走一遭的顽石。鲁迅先生则写过《过客》。可见,“在路上”的过客意识对于一个人把握人生本质是很重要的。然而大部分人是将他乡认作故乡的。我则会象春上村树小说中的许多主人公一样,在人生之路上继续去探索人性、思想的奥秘,无论那是黑暗还是光明,我都一样地热爱与珍惜,这也许是我的宿命。

    最后我有一个感触,《湖湘讲堂》这个有理念的电视栏目团队,他们不光是在做节目,这种理念和追求氤氲着他们的生命,反过来说他们也用生命在涵养这个理念和信仰。这也许就是王阳明所言的“知行合一”吧。我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

    懂得历史才能懂得自己,走进湖湘讲堂,走进湖湘历史,就是走进我们自己的生命。

    缘起自然有缘灭之时。这正是:                                            

    桃花树下英雄老,人去江湖远;

    雪域青峰两不负,寂寥天地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