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王陈渠珍》录制缘起(3)

(2012-09-11 07:47:52)
标签:

陈渠珍

罗维

文化

湘西王

湖湘讲堂

 

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 罗维

 

    一直特别喜欢《诗经》中《桃之夭夭》中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象中,有一幅这样的图景似镌入心灵化为永恒:一棵桃花树静静立于天地间,黝黑深暗的枝桠间缀满灿烂夺目的鲜妍。

    或者这是盛开在桃花源的桃花吧。花树下,已近知命之年的男人正在澄心默思,衣襟间全是不忍拂去的落红。

    这个男人由桃之夭夭看到所有生命的真实形相:一切原都是从虚空中来,又回到虚空中去。包括他自己的生命、功业也将随同历史的烟尘永远沉落,剩下的唯有寂兮寥兮的天地。

    盛开的桃花是生命绽放的象征,但生灭之间,它亦是虚妄。然而因为它的旋生旋灭,它就没有意义了吗?它就不真实了吗?不是。

    这个男人说,“大地河山,一虚妄境界耳,非宇宙真实之本体也”(《艽野尘梦》序)。他之所以称其为“虚妄”是因为,有成就有毁,有生就有灭,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是流动不居的,今日之我就非昨日之我。

那怎么办呢?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如何把握真实,获得对本相的认知?男人说,只有破除这种对相对的执着,也就是破除对“假”的执着,才能把握真实之本体,也就是“绝对”。然而假和真是一样有意义的,这个假当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个假,它是相对于真实绝对而言的一种“变易”的状态。所以《庄子》全是在告诉我们,如何破对待,明本体,告诉我们那些我们执着的东西都是相对的,不要去被表象所迷惑,这是以真见假。但象孔子那样删诗订礼,为万世立人极,也是有意义的,不是虚妄的。因为他在现实中的执着,其目的是以假见真。他们的追求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要接近本体。了不起的圣贤们,有大智慧,知道本体是什么(也即大道),也知道现实的虚妄,他们不因为虚妄就放弃,而是要凭借这虚妄的现实表象世界去建立法度,以贴近道之本体。这是圣人的追求,又何尝不是这个男人的追求。

    渺渺尘世中,陈渠珍虽历尽千难万险,却仍然殚精竭虑,要保境息民,让湘西这块热土变成桃花源,成为一个民风朴实、民生无忧、民智开启的和谐社会。他非常明白生命的无常,世事的虚幻,然而他还是要去做,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因为他勘破了真与假、绝对与相对,本体与虚妄的真相。他要追求的是本体之道,而这个道,不在书本和言论里,不是抽象的,是将仁心付诸于实践的行动中。

    历代儒者追求大道,尤其是宋明理学,往往注重于自我的个体道德修养,一心在理论上争论如何成为圣人的心法。其实圣人这个玩意,就像道德这个概念一样,它是需要以行动来体现的。正如阳明心学说的,致良知,成圣人,需要知行合一,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你看满街嘴里挂着道德二字来臧否别人的人,自己何尝真正懂得道德,具有道德。有些东西,你一说便是错了,重要的是你如何做,思想必须体现在行动中,这才是知行合一。

    正如历史常被认为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一样,道(绝对真理)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虚玄的东西,并且一切都是由这个虚玄的东西所决定,事实上正好相反,是人们的实践在无限接近这个道。陈渠珍以自己的政治实践、军人良心论作为对于湖湘文化、宋明儒学的现代传续,赋予了传统思想以时代的意义。他在真正实践这个道,接近这个道。

    这个道,就是仁,就是良心,就是以利人利己来建立社会的道德,在现代化的商品经济社会来临后,以此来建立社会的价值秩序。今天看起来,陈渠珍的良心论正是时候,是今天信仰缺失,价值陨落社会的一副解毒剂。所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渠珍和陈渠珍的思想主张,是我的一个使命。这是我之所以来讲陈渠珍的一种思想的缘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