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市闻名全国的定王台,曾经是长沙城东的地势最高处。建国前,此处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甚至在清代,它还因为景色优美被人题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鸟飞绕定王台”的诗句。而与别处高地不同的是,定王台的形成并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由人从长安运来泥土,累积了27年才形成,这是因为什么呢?
在湖湘讲堂热播的《长沙大传说》中,主讲人顾庆丰老师就讲述了一个流传千载的动人故事。话说汉朝初年,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到处封刘家子弟作王,这个规矩一直被沿用着。因此汉景帝的儿子刘发就从都城长安,被分配到当时还十分狭小落后的长沙国,车船并用,遥遥地走了几个月。别人都不太想要的长沙国,怎么就硬塞给了刘发呢?原来刘发的母亲当初只是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中婢女,直至刘发长大成人,母子依然受到冷遇和歧视。因此,皇兄弟们不要的那块长沙国的领土,自然就派给了刘发。
当时刘发除了在长沙城的人烟稠密处,能依稀回味到长安的繁华滋味外,更多时候看见的可能都是些荒山野岭,心情自然时常不爽快。而因为皇室的规定,和当时交通条件的不足,他又不能接母亲到长沙居住,这也更加深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和担忧。于是,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派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再让专人专骑从长安运回母亲脚下泥土,在长沙筑台。寒来暑往,转眼间那被刘发派出的专使就在长沙与长安两地间来回奔驰了27年,运回的泥土筑成了一座15米的高台。每当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刘发便在高台上依着余辉望穿江南的千山万水,希望能给母亲送去遥远的祝福。
刘发最终在位27年,死后葬在长沙,谥号定王。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因感念刘发母子这段感人故事,就称这座垒成的高台为“定王台”或“望母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