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导手记:谁还记得王船山

(2010-06-04 14:18:59)
标签:

湖湘讲堂

王船山

编导手记

文化

 

谁还记得王船山

 

编导:余学用

 

2007年年底我进入“湖湘讲堂”做编导,三年以来,我父亲一直是我的忠实粉丝。只要他有时间,每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我们的节目。不管节目好看不好看,他都会耐着性子看完,因为他觉得,这里面有他儿子一份力。

 

从今年三月到五月,两个月间,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问我最近在忙什么,为什么一直没回家?我告诉他,这两月一直在制作一个名为王船山的节目,马不停蹄。他顿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我:王船山是谁?

我父亲是乡下小学老师,相对于农村许多人而言,他算是有知识的。

但是,他也不知道:王船山是谁。

 

我有一好哥们,硕士同学,毕业后他考上了首都师大的博士,论文做得漂亮,文采也是一流。最近他博士快毕业了,打电话给我报告他毕业论文通过的喜讯,然后话锋一转问我小子最近怎么没和他联系了?我说我最近很忙,加班加点制作船山先生的节目。他反问一句:船山先生?是不是那个王船山?我说是。他说:哦,是个大人物,但我不了解他。

这哥们比我小一岁,今年才26,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读书不可谓不努力。

虽然,他知道王船山是个大人物,但是,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是个大人物。

 

谭嗣同感慨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2009年下半年,我现在的上司、也是我曾经的高中老师——柳理先生在家闭门苦读。在他书房的书架上,垒着一摞厚厚的岳麓社出版的《船山全书》,所以在那段时间,柳总几乎将《船山全书》翻了个遍,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是兴奋。越读越是感慨:湖湘讲堂,怎么可以将湖南这位先贤给遗忘掉?

 

问题是:谁能讲好王船山?

 

很多时候,寻找一个好的主讲人需要机缘。于是,2009年的11月,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深圳大学的王立新教授。

 

王立新教授是东北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我们的邀请之下,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刻着手准备。一个月后,王立新教授发来了第一集文稿,四个月后,他站到了湖湘讲堂的讲台之上,录制王船山。

 

四个月,时间不长,却是一次艰深的体验。柳总在确定选题之后,就下了死命令:王船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要做就做好,如果做不好,情愿暂时不做。在这个死命令下,我与王立新教授为了文稿,反复磨合。为了达到我们的要求,王立新教授大年初二便守在了办公室,润色文稿,修改辞章,几经易稿,终于大功告成,可谓好事多磨。

 

为了拍到第一手船山遗迹资料,2010年3月的一天,我与摄像师旷哥一起驱车4小时,来到船山先生晚年隐居之地湘西草堂。湘西草堂隐藏在衡阳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如果不是当地人的热心指引,我们或许找不到这个地方。很难想象,就在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王船山,孤独地写下了那么多宏伟巨著。

 

十一

在湘西草堂的大门前,悬挂在王船山自撰的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十二

节目录制完之后,我马不停蹄的撰写文稿、寻找素材、开始粗编。4月23日这天,王船山系列节目正式开播,前后总共十八集。

 

十三

由于本台信号只覆盖了湖南,所以,远在深圳的王立新教授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节目。他只能通过他在湖南的朋友,告诉他每集播出的情况。节目播出之后,陆陆续续,王立新教授将他朋友们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节目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至此,我心中的石头才放下一点点。

 

十四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我的上司柳总,为这个系列耗神最多。每出一集文稿,他都会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有时候,柳总的修改意见和我相左,于是我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每当此时,我觉得他要求太苛刻。他当仁不让的告诉我:学用,你要明白,我们正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必须认真。

 

十五

5月30日晚,节目最后一集《圣灯不灭》播完,第一时间收到了王立新教授的短信:学用,辛苦你们了,再次对你们的努力表示感谢!

 

十六

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王立新教授。感谢他在无数个凌晨给我发来的文稿,感谢他在讲堂上冻得发抖的情形下依然包含深情的讲述,感谢他在录制最后一集时夺眶而出的男人热泪,最重要的是,感谢他真正读懂了王船山这位不朽先哲。

 

十七

在王船山系列最后一集的最后一个短片中,我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没有使用,我把它留在这里:三百余年以来,我们这个历经劫难、却总是善于遗忘的民族,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孤苦寂寞的大儒王船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