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情上课被指“不谦虚”?王立新首度回应观众质疑

(2010-06-03 12:29:15)
标签:

湖湘讲堂

王船山

王立新

文化

 
号称“史上最难讲”的一代大儒王船山,4月23日起在《湖湘讲堂》播出后,引发文史爱好者的热议。作为该节目的主讲人,来自深圳大学的著名学者王立新教授成为圈内议论的焦点。很多观众为王立新激情讲述王船山叫好,认为他将历史大背景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把重心放在大思想家王船山的人生经历上,这样更便于大众接受。但也有不少人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网上留言等方式提出质疑,认为王船山没有王立新教授讲的那么伟大,还有质疑《湖湘讲堂》“挂羊头卖狗肉”,明说王船山,实际主要讲南明历史,更有网友指责王立新“过于自信”、“不谦虚”。
 

最近,《湖湘讲堂》将观众反馈的各种意见转告王立新教授,并请他正面回应。以下是王立新教授委托《湖湘讲堂》博客转载的回答:

 

我对大家对于船山的热情和对我个人的讲述的关注,表示感谢。

现在看来,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些观众的提问,这样会更加有利于船山的普及和传播。
我这一次主要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船山是否有那样伟大?

我在电视讲座的首讲中,明确地说过:船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思想家,说他不仅是我们湖南的骄傲,而且是中国历史的骄傲,甚至是人类历史的骄傲!

有观众提问说:是不是我把船山说高了,这是你一家的说法,还是大家所公认的?能站得住脚吗?怎么在历史教科书和中国哲学史之类的教科书中,没有见到这样的评价?

我得首先感谢几位提出这个问题的观众,他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和对学术研究准确性的要求的这种心理,是非常可取的,也是非常可敬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朱子、王船山和黄梨洲都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杰出、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思想家。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也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同意这样的看法,有人可能觉得还有王阳明、张横渠、两程子、陆象山等,甚至可能还有人认为李卓吾、王充等也是。我不这样看。我觉得王阳明、张横渠、两程子、陆象山等要次一级,至于王充、李贽,距离朱子、船山和梨洲,那还要差出很远很远的距离,而且他们的思想的纯正性、思想视野、思维水平等,本身都还有很多问题。

船山博大近于朱子,而深刻程度则远远过之。船山于启蒙问题上不及梨洲走得更远,但是思想的深度则超过梨洲。

所以,我说船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思想家,应该没有问题。船山对于历史的真知灼见,彷佛借给我们一双看透历史的慧眼一样,没有船山的《读通鉴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的认识,就缺乏必要的深度。王闿运曾经批评船山,说他看待历史,好发异论。就是故意标新立异的意思。实际上王闿运是没有看懂船山,我没有必要在这里,就王闿运的说法进行展开。只是告诉大家,王闿运是个才子型的学者,有时经常任凭自己的情绪讲话,对船山史书的评价,语气中充满了情绪的好恶,所以不能真正理解船山。而船山在人性论问题上的洞见,几乎是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当然,这里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船山是继承孔孟而来,他是主张性善论的,他是性善论最完整、最完美的表达者。在这一点上,他远远突破了宋明时代的所有思想家。当然,我们没有办法把他跟孔孟相比,因为孔孟是开基创业者,而且在孔孟的时代里,中国真正的王朝历史还没有到来,更不要说展开。所以孔孟不可能论及王朝历史的问题。

我也只能在这里略举大端,不可能面面俱到和处处详细论说,所以还要请求观众的原谅。
 

第二,王老师的讲法是不是气太盛,自信度太高,让人感觉有点不谦虚,是不是有必要抑制一下?

船山是气盛之人,我不气盛,接不住船山。自信度,是一个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出于研究的自信那叫狂妄,是无知的表现。我读船山二十余年,自信自己对船山的把握,已经比较准确,为了弘扬船山精神,我觉得没有必要故意抑制自己。因为故意抑制自己,故作谦虚的态度,是我一向所不喜欢的,谦虚是真正的好学,不是做给人看的。况且船山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我抑制不住。而且当此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功利化倾向异常强势的社会氛围中,缺少人文和价值气概的讲说,就会显得无力,就不会达到正面传播传统,吸取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的客观效果。当然,光是气盛还不行,一定要遵循理性的精神,我对船山所做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出于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为了把船山的真精神表达出来,气盛一些,自信度高一些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应该应分的,至于个人是否被指控有不谦虚的嫌疑,那就在所不惜了!
 

第三,有人说真正以专业研究者身份出面到电视上开讲的人,到现在为止还不多见,您是不是操之过急了,不拍被同行指责吗?街头上打把势卖艺的,都不是武林高手。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我是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近些年来,电视开讲传统,是一件好事,但是开讲时间已经不短了,真正的专业研究者站在讲坛上的机会确实不多。但这正是当下各种讲坛需要改进的。专业研究者上讲坛,把自己长期研究的结果向广大观众宣讲,就更能保证正面弘扬传统。目前市场上流行很多书籍,都把传统当成工具,当成谋略。这是对传统的不小的伤害,传统最主要的是仁德,是境界,是洞见。不是把戏,更不是诡计。把传统当成可以利用来牟利的工具,这是对传统的践踏。至于《三国演义》与企业功防战略,《孙子兵法》与产品销售方略等等之类的东西,非但不足以从正面继承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而是捡拾传统的“计谋”,把传统中旨在军事行动等的特殊智慧,用于谋财,既是张冠李戴,同时也会助长把传统当做工具使用的恶劣倾向。年轻人和读书不多的人极容易产生传统就是你搞我,我搞你,大家都是搞来搞去的错误认识,如此,传统就会被认为完全是负面的,助长尔虞我诈,鼓动人间不和谐,导引人生不正大。

我给学生开设过《资治通鉴》,很多学生在交给我的作业上说:原来我们只以为《资治通鉴》是一部政治权谋的书,不想当官没必要看。

各位看看,这是多么的可怕!《资治通鉴》虽然充满了政治和历史的智慧,但这种智慧是为了成就仁德的智慧,不是用来欺压良善、整垮对方,只为统治者和在上位者自己谋利益的典籍。它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主要在于其中所表达和期盼达到的仁心善政,不是单纯的统治之术。单纯讲统治之术的只有法家的著作,商鞅、韩非这些人的书,确实这样。这不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更不是中国传统的正路。这是中国传统的病变形态!

所以我觉得专业研究者主动站出来,在各种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上面亮相,不是过早,而是太晚了。我倒想在这里,呼吁专业研究者们,放下清高的态度,站出来正面宣讲传统,尽一份历史和现实的责任,不要仅仅局限于十几二十个人的开小会,不屑一顾的对待媒体。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错误态度。传统不是囚犯,不能被长期拘押在研究室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他是属于全民族的,要把它的善良的光辉和美妙的音响释放出来,传播给广大的民众。这样才会使各种媒体讲座的质量越来越高,广大民众才能吸取更多的传统中的优秀的营养,这对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有重大的益处的。

限于时间和篇幅,我这次先只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其他观众另外的问题,我下次再回答。谢谢广大观众,更谢谢提问者。

 

王立新,2010年5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