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歌意境与生命的安顿及超越(二)

(2008-03-11 11:11:43)
标签:

杂谈

 

二、大自然与人之生命共感及其家园意义

 

1、在农业文化心态中,方能对人与自然之生命节律,抱有极亲切的一种认同,方能对人心与自然之相通,抱有一分关注之兴味,以及对人心由自然物而触发,抱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意会。

大自然中的风云变幻、花开花落、鱼跃鸢飞、日星交替,均能引起人们一种生命之共感。

因此,中国人与大自然从来就具有一种相通相应的生命的共感,大自然当作我们的家园,精神家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源之有自的了。古人的归隐田园、优游林泉、寄情山水,得到了极大的和谐与舒畅。

 

2、《庄子·大宗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易·文言·传》: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五灯会元》:“青青翠竹,即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问:‘如何是禅?’师曰:‘春来草自青。’”

 

3、《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