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穷也要去旅行!

(2011-05-02 17:28:16)
标签:

旅行

原创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杂文游记

这个清纯的女孩叫黄爱琳,1978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黄爱琳精通很多语言,其中包括普通话,也就是华语,还有马来语、英语和韩语。我前几天刚刚读完了她的《再穷也要去旅行》,对她的无畏精神和探索勇气十分敬佩。

从1999年开始,背包旅行是黄爱琳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每次出门,背着深蓝色的背包,一本孤独星球旅游手册,还有一颗正在期待展翅高飞的心。她喜欢独自上路,也习惯了单身旅行,选择出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为的是寻找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己。这些年来,走过亚洲、中亚、中东、欧洲、澳洲、纽西兰、南美洲等约70个国家。旅行中的她,无拘无束,把时间交给自己,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就像忘了时间的钟。

《再穷也要去旅行》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全是作者亲身感受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个女孩子孤身走世界,这本身就使人感到好奇和担忧。我估计这本书黄爱琳就是用中文直接写成的,而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觉得她的中文功底很深厚,有点三毛的风格。人趁着年轻时一定要多去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个女孩子见识很重要,你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让人见多识广,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它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不会在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

马来西亚我去过无数次,但都是在西马的马六甲、吉隆坡、槟城一带活动,东马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却从没去过,只去过紧靠沙巴的文莱。沙巴州一个很有名的城市叫山打根,小时候看日本电影《望乡》,老年阿崎婆孤苦伶仃居住的地方就是那里。马来西亚的华人,都是前四、五代中国第一次移民大潮时,从福建、广东下南洋开采矿山劳工的后代。那次移民潮来势汹汹,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好在没离开中国,如今的后代仍然生活在东北、西北地区。而下南洋就不同了,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成了当地国家的少数族群。相比较而言,东南亚的华人中,新加坡人是典型的“香蕉人”,外黄里白,中文听说还可以,写作基本不行;印尼华人经过几次排华后,连姓氏都改了,中文母语基本放弃了;惟有马来西亚的华人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他们的中文水平,特别是写作水平,是除大陆、台湾以外的华人区中最高的,甚至高于港澳。我读过一些马来西亚华人的作品,文字水平一点儿也不逊于大陆作家。

 

黄爱琳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文字功底很高,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我很期待读到她的新作:《再苦也要去旅行》。据说她仍在一个人漂泊,只是在韩国济州岛开了一家客栈,专门接待背包族。

喜欢旅行的人不妨读一读黄爱琳的书《再穷也要去旅行》,真的写得不错,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用真心写出来的故事,才是最感人的。”

 

附:黄爱琳的自序


自序 - 用真心写一段背包族的苦旅

1999年开始背包旅行,到后来2001年正式上路,背上背包,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屈指一数,原来我在路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感觉上好像去了好多地方,搭过数不尽的飞机,巴士和火车,也走过了无数的街道,但看着世界地图,才发现其实也还有很多地方还没去,毕竟这世界是如此的大。

这些年来,背着背包,从这家客栈到另一家客栈,从这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虽然我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过客,但走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留下的不只是足迹,还有我的欢笑和眼泪。当中,有的记忆也会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渐渐淡忘。

在路上,遇到数不尽的旅者,背包旅者当中也可分为很多等级,相比之下,我是属于最苦的一族,有时间,有自由的人,才能做到最苦的旅行。不管是豪华式还是乞丐式的旅行,几乎所有的旅者走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当然也有不少旅者在旅途中找到了落脚处,从此安定下来。

前者,我习惯称他们为背包旅者。剩下的这群少数旅行疯子,我找到了一个比背包旅者更适合的称号,那就是长期旅者。长期旅者,其实就和游牧民族过着一样的生活。

当一个长期旅者,不是别人想像中的洒脱,更没有我想像中的容易。有时,看着世界地图,心里会默默地问自己,都走了那么多年,还不够吗?不累吗?该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了吧?还有许许多多别人喜欢问我的问题,我都会在一个人的时候,不时反复地问自己。那么多年了,说不累是骗人的,没有想过要稳定下来也是假的。毕竟,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时间、金钱、毅力、体力、勇气,还有许多附属因素,只要少了一个,随时都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当然,偶尔脑海里也会闪过想要过着安稳生活的冲动,只不过这冲动总是在一瞬间就消失了。

其实,一个人是蛮脆弱的,一个女子的力量更是很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承受到了一个程度,再也撑不下去时,就会垮下去。其实,早已忘了自己垮了多少次,遇到挫折,狠狠地摔了一跤,痛过后,哭过了,最后还是一步一步慢慢地站了起来。跌倒了再爬起来,虽然有时伤痕累累的,这些埋葬在心里最深处的伤痕,也许时间久了,也会慢慢变淡,但却无法永远消失。尽管如此,我依然选择继续地走了下去。偶尔,也会怀疑自己这到底是哪来的勇气和毅力?不倒翁的性格,这也许跟我天生的固执有关?也因这样,“不死就好”成了我的座右铭。

经过重重的波折,曲曲折折的旅途,背着电脑和背包,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陌生的国度,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边走边写,一个一个字慢慢地整理出来,消耗的精神确实很大。在整理的过程中,那些美丽的回忆,总是不禁地让我会心一笑,窝心得很;写到伤心事时,也会边写边掉眼泪,在这个悲喜交错的情感中,花了一段很长时间,最后这本书终于在巴西诞生了。

虽然书中,没有优美的文字描述,更找不到让人啧啧称奇的文笔,但我深信,用真心写出来的故事,才是最感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