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景亚说事 |
人才优势是邮电企业最根本的优势,通信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之争。现代社会的所有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邮电部开始行动了——
1994年新年刚过不久,1月26日,吴基传部长来到北京邮电学院调研。在座谈会上,他抛出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面对新形势,邮电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适应新形势,教学内容怎么改?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吴部长旁征博引地谈到韩国的科技和教育值得我们借鉴。韩国递信部下面有一个研究院,共有员工1800人,行政人员只有200人,其他都是有学位的。其中博士生250名,从美国贝尔实验室回来的就有70人,每年还有30人前往学习。他们的人才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里不停地滚动,因此贝尔有什么新技术韩国这边就有什么。据说研究院的水平和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水平就差九个月,有些技术是美国掌握的,有些技术是韩国掌握的,他们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状况。
“人才的培养是有时间差的,邮电院校培养人才的周期至少是四年,现在入校的学生四年以后才能用,这就带出一个人才培养的预测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总体规划,包括人才的使用,讲授知识的更新的超前把握。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教学内容必须改。”
“要培养适应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培养人的人、提高我们学校教师的素质!”吴部长的一席语重心长的心里话既诚恳又尖锐,在教师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根据部领导指示精神,邮电部教育司适应通信大发展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对各邮电院校教学内容进行了紧急调整。根据企业需求和通信发展的大趋势,素有邮电系统“黄埔军校”之称的北京邮电学院,有邮电院校“五大金刚”之称的南京邮电学院、长春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石家庄邮电专科学校,以及各省市的邮电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纷纷行动起来,进行了办学体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通过高考这一渠道,广聚天下青年俊彦,学习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管理知识和邮电业务,每年源源不断地将毕业生输送到全国各地,融入通信大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发光发热,锻炼成长。
面向市场不断创新的邮电教育,为邮电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果把队伍建设比作是一座“金字塔”,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通信建设一线,加大在干部和员工的培训就是夯实了“金字塔”的底座和中部,而邮电发展要着眼跨世纪目标,实现与世界接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而重中之重的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培养和带领出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才能保障和推进事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这样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超前目光,综合素质非常过硬的“领军人物”队伍,正是金字塔上的熠熠生辉的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