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读史书,随读写笔记,留有读书成果
(2022-04-04 12:45:50)
标签:
读书笔记如何写笔记具体内容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我的读书体会之二
读书,用途不同,有深有浅,一般娱乐性的读物,读一遍,了解一下,过目即可。但读史书,如果只当故事去读,印象不一定很深。如果要想从中品味出点“东西”来,或者用来研究些问题,就必须用心细读,做点读书笔记,以便读后重新温故。
笔者作为新的读史书者,真想从中得到点研读成果,做好读书随记。上文提到,我是从读白话《史记》起步的,在此基础上,再依次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还结合阅读了汉末的《三国演义》、宋末的《水浒传》等,为了体现读书的有效性和成就感,让儿子帮我开通了新浪博客,作为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发表些读书的相关文章。
读书随记包括:书上标注(用红色)、电脑笔记、意向博文题三个部分:
——书上标注包括:所述事件简要经过、人物之间的关联、有关问题的出处、笔者对其中问题联想、可作为研究的亮点及其他需要标注的内容等,这是理解其历史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后两个部分工作的前提,因此,读书时不易过速,必须慢慢品读,充分标注。
——电脑笔记包括:一是随着读书进展,以作者绘制的“皇帝世系图”为线索,用绘图的方式,进一步理出各代皇帝皇子在内的详细世系图,方便观察皇帝代际传承关系。二是史乱事件简要过程,把书上在许多章回中描述的同一事件归纳在一起,方便整体性了解。三是归类专题性问题,如不同谋略下战法、战例的成败得失,不同手段下皇帝、皇后、太子的废黜与封立,不同朝代传国玉玺的掌控、传承、流向,不同历史典故、成语、通俗用语等,将其语句名称、历史背景、引用意义、书中页码统一归类,凡此种种,在书上标注的内容都要输入电脑保存下来,方便查阅与使用。
——意向博文包括:凡电脑笔记确立的三方面内容,都可以作为撰写文章的素材。读完一部(一个朝代演义)原著,是读者对原著内容的印象最鲜活、最深刻,也是最容易下笔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在电脑笔记的若干写博意向题目中选择某个亮点,一篇一篇地进行写作。此时,就要根据所写问题,再次翻阅原著,对照事实经过,参考原作者在章(回)结尾的总结评论,仔细打磨、思量其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找出所述问题的答案,琢磨其中的应有之义,进而思考文章的标题与结构,最后投入写作。这样,有条不紊,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博文,每读完一部史书,都能写出几篇或十几篇研读文章来。对在电脑中存储的写作难度较大、素材不足、思路不够成熟的意向博文,暂时放下,在日后的阅读中继续留意收集写作素材,以便撰写更多的博文。
按照上述办法,开博十三年来,我先后发表二百五十多篇读史博文,103篇被新浪网管们采用推荐到新浪首页或博客首页。连同其他方面的博文,共发表了七百余篇文章,写作兴趣满满。
以上是我读史书的初浅体会,不定正确,不当之处,渴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