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部分俗语俚语应用情况表1-30句
(2010-12-18 14:24:44)
标签:
1-30句俗语俚语出处述者语境原文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618页100回本一书中,作者为丰富情节,运用了非常多的俗语俚语谚语,读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与应用。这些语汇,有的是当事人表白的,有的是作者根据情节需要旁白的,也有的是旁观者说白的。本人在通读过程中,有选择地摘录了其中部分俗语俚语的出处、原文,并进行了简单注释,系统整理于表上,现作为博文发表如下:
序号 |
俗语俚语内容 |
出处 回 / 页 |
述者 |
语 境 原 文 |
意 谓 注 释 |
1 |
三分魂荡荡,七魂悠悠 |
1 / 4 |
作者 |
惊得太尉“~”。 |
因惊恐过度而失神。 |
2 |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 |
1 / 4 |
作者 |
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吓的……那心头一似“~”,……口里连声叫苦。 |
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
3 |
萤火之光,照人不亮 |
2 / 8 |
董将士 |
|
|
4 |
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
2 / 8 |
作者 |
自古道:“~”。 |
|
5 |
不怕官,只怕管 |
2 / 10 |
王进 |
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俺如何与他争得? |
在人管辖下,一切只能听从他命,现官不如现管。 |
6 |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
2 / 15 |
作者 |
“~”。史进道:你们如此义气深重,我若送你们,不是好汉,放陈达还你如何? |
指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
7 |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2 / 16 |
王四 |
|
|
8 |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
5 / 33 |
鲁智深 |
|
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9 |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
10 / 61 |
李小二 |
只要提防他便是了,岂不闻古人言:“~” |
形容处事小心谨慎 |
10 |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10 / 63 |
林冲 |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 |
不可饶恕,不能容忍。
|
11 |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
11 / 68 |
林冲 |
|
远道而来,慕名投靠。 |
12 |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
15 / 89 |
公孙胜 |
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有云:“~”。保证心下如何? |
|
13 |
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 |
21 / 120 |
婆惜 |
便是“~”,做驴做马报答押司。 |
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自己的救命恩人。 |
14 |
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
21 / 120 |
作者 |
|
|
15 |
张家长,李家短 |
21 / 122 |
作者 |
|
|
16 |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21 / 126 |
阎婆惜 |
“我这里“~”。你快把来两相交割!” |
诚信买卖,兑现交易 |
17 |
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 |
23 / 132 |
武松 |
|
|
18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23/133 |
武松 |
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 |
|
19 |
三分象人,七分似鬼 |
24 / 139 |
潘金莲 |
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我直恁地晦气! |
|
20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
24 / 143 |
潘金莲 |
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的男子汉,叮叮珰珰的婆娘,“~”。 |
|
21 |
表壮不如里壮 |
24/ 143 |
武松 |
|
|
22 |
篱牢犬不入 |
24 /143 |
武松 |
……岂不闻古人言:“~”。 |
|
23 |
入门休问荣枯事, 观着容颜便得知 |
24/146 |
王婆 |
有恁么难猜。自古道:“~”。老身异样蹊跷作怪的事都猜得着。 |
进门时不需要问好事还是坏事,通过察言观色就能够洞悉了。 |
24 |
孙武子教女兵, 十捉九着
|
24 / 147 |
王婆 |
|
比喻十拿九稳很有把握 |
25 |
但得一片橘皮吃, 莫便忘了洞庭湖
|
24 / 148 |
西门庆 |
|
|
26 |
柔软是立身之本, 刚强是惹祸之胎
|
24 / 149 |
西门庆 |
|
本:根本。 胎:胚胎,引申为根源 |
27 |
远亲不如近邻 |
24 / 149 |
武大郎 |
常言道:“~”,休要失了人情。 |
|
28 |
一客不烦二主 |
24/150 |
王婆 |
|
|
29 |
好事不出门,坏事一股风;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
24 /152 |
作者 |
|
没有不透风的墙. 好事难张扬,坏事传千里.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30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
26 / 160 |
武松 |
“小子粗疏,还晓得“~”。……只要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