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前十二卷,除卷九吕太后本纪外,都是记述帝王的本纪。吕太后是汉高祖刘帮的正妻,不是一代帝王,只因她在孝惠帝刘盈驾崩,立太子(孝惠帝无子,让人代孕之子)为帝后,垂帘听政,代行天子之事,独断专权,不断扩大吕氏势力,成了一代不是皇帝的皇帝,故《史记》吕太后本纪单独作为一卷来写。这在史记第一百三十卷太史公自叙中也有说明。
本卷前半部分写了汉高祖之后,吕太后如何扩大吕氏势力的情况。作为高祖正妻的吕太后,为了保住太子刘盈的地位,用毒酒害死了妃妾戚夫人之子赵隐王如意,残害致死了戚夫人;用毒酒害高祖长子齐悼王刘肥未果,逼迫刘肥献了城阳郡,尊吕太后的外孙女张氏为齐王太后。此两举,除掉了太子之争的心头大患。汉高祖死后,吕太后唯一的儿子刘盈顺利继位,当上了孝惠皇帝。刘盈短命,二十四岁去世,没有儿子继位,采取借后宫女代孕,占为己出的手段,由代孕之子继了帝位(少帝)。从此,少帝年幼,不能主政,吕太后揽权听政,天下的政事都取决于太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先夺去了汉丞相王陵的相权,封自己的外孙儿张偃为鲁王,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将吕禄(吕太后之弟)之女许配给齐悼惠王之子。接着,吕太后立吕台为吕王(吕台死,子吕嘉继位),立吕禄为胡陵侯,封吕媭(吕太后之妹)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后来吕太后又怕少帝知晓自己身世实施报复,私下杀掉了少帝,立非刘姓的常山王“义”为帝。她还杀死赵王刘友(高祖妃妾戚夫人之子),迁梁王恢为赵王,封吕产(吕太后大哥之子)为梁王,并留京为皇帝太傅。封吕肃之子吕通为燕王,封吕通之弟吕庄为东平侯。吕太后临终前留下诏书,封吕产为相国,统帅北军,吕禄为上将军,统帅南军。封吕禄之女为“义”帝皇后。通过一系列的改刘换吕,封吕侯王,吕太后一家夺了刘家的权,整个朝廷大权几乎全落在吕家的手里。
本卷后半部分写了吕太后驾崩,按照汉高祖“不是刘姓而为王的,天下人可起而攻击他”的白马之盟,消灭吕氏势力,恢复刘氏地位,重用高祖后裔的情况。
吕太后去世后,朝廷兵权都掌握在吕禄吕产手中,并想谋反,太尉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汉高祖孙子)等忠臣们,在齐王刘襄的攻势配合下,让大臣郦商的儿子郦寄劝说吕禄,使吕禄轻信郦寄之言,把军权交给了太尉周勃掌管,进而起兵杀了吕产,捕斩了吕禄,鞭杀了吕媭,杀死了燕王吕通,废掉了鲁王张偃,废除了吕太后拥立的少帝“义”的皇位,以至诛除诸吕势力,将诸吕一网打尽后,尊立代王刘恒(高祖刘帮第四子)为帝,即汉孝文皇帝,刘恒入住宫邸未央宫。从此,完全恢复了刘姓的皇位。
史学界,对公元前181年七月一代女主吕后驾崩后的乱世情况,称之为“吕氏之乱”。
关于吕太后在位主政的情况,乃至废吕改立刘恒为帝(孝文皇帝)的情况,在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中另有记述,在读吕太后本纪第九时,读者可结合起来,同时阅读就容易理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