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父母麻烦也是孝
(2010-12-08 10:41:37)
标签:
子女父母孝心不找父母麻烦三方面做起 |
分类: 情感 |
当下,子女们在对父母“孝”的理解上普遍存在误区,把对父母尽孝的含义仅限于经济帮助与日常呵护。这些物质与精神的付出,当然是孝,而且是很重要的孝,你做到了,也就尽到了自己最基本的孝心。其实“孝”是广义的,在这些孝的背后,“不找父母麻烦”,则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的孝。然而,这种孝,正在被子女们有所忽视。
“不找父母麻烦”,就是指子女在做好精神与物质尽孝的同时,站在父母的角度,替父母着想,给父母减压,让父母留有空间,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使父母能够安度晚年。
不找父母麻烦,就是要坚持自强自立,消除子女对父母的依赖。父母要延续自己的香火,都希望子女们兴旺发达,建设并过好小家庭生活,以便让自己老了以后有个依靠。绝不希望子女们永远赖以寄生在父母身上。按照法律规定,子女成年后,父母不再有抚养的责任,因此,已经成人的子女,就要从父母的羽翼下解脱出来,尤其是成家立业后,在就业从业,处理夫妻关系,养育孩子,维护家庭生活等方面,必须独立自主,不能当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再去依赖父母,与父母争财夺利,给父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让父母有养老的住所和资本。这种为父母分担忧愁,替父母着想的举动,表面上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实际上维护了父母的利益,也是对父母的孝。现在,不少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自己也当了父母,年轻力壮,不奋发图强,有手好闲,不干工作,不管孩子,不负责任,而是伸手向父母等、靠、要,只向父母索取,不给父母贡献。只要父母照顾,不为父母服务。只强调父母不好,不检讨自己过错,甘当寄生虫、啃老族、败家子,使病重的父母无依无靠,让年迈的父母仍然替子女操劳,给拮据的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这样的子女,还能谈得上对父母的孝吗? 只有坚持自立,着眼于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父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才能使父母有精力、有财力,多考虑自己的问题,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享受到子女们带来的清福。
不找父母麻烦,就是要表现出众,成绩显著,为父母争光。子女的成长状况是一面反窥父母家教的镜子,子女表现出色,事业有成,父母也有一份功劳,意味着父母家教有方。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出有头地。因此,子女一定要在这面镜子上,让父母看到自己能够使他们高兴、满意、自豪的形象。要牢记父母的教诲,继承父母的美德传统,朝着父母指引的方向,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好学上进,积极进取,争取做出一翻事业,取得优异成绩,替自己争气,为父母争光,尽自己所能,实现父母的期盼。这样,子女名声好,父母腰杆直,有话说得响,脸上也有光。你说,这不是孝又是什么呢?相反,如果子女有违父母一番苦心,不向好,不努力,不成器,一无是处,毫无成绩,声败名裂,辜负大人的期望,不仅自己无脸见人,而且父母也抬不起头来,全然没有光彩。这又怎么能称得上对父母的孝呢?
不找父母麻烦,就是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父母对自己的牵挂。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一切顺利。父母最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在某种程度上比关心自己的身体还重要,子女们无论走到那里,在那里工作,父母每时每刻都想念着他们,子女们健健康康,平安如意,父母才能心安理得,也会保持好的心情,“孝”也就在其中了。如果子女的身体有个三长两短,或者有什么闪失,就会深深地触痛父母的心,父母的精神就会受到损害,父母因心理压力带来的麻烦也会接踵而至,“孝”也就不孝了。只有注意保护自己,一切吉祥如意,才能使父母放心,开开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不就是对父母的孝吗?
此外,不找父母麻烦,就是要子女和睦,减少父母对子女的忧愁。子女独立生活后,父母最关注子女及其家庭内部关系,如果和睦相处,一切正常,那么,父母就放得下心,反之,如果关系紧张,甚至搞分裂,闹离婚,产生家庭生活感情危机,以至离婚,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子女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仍旧依附于父母,挤占父母空间,那么,父母忧愁就会涌上心头。这也会影响到对父母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