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童趣——养蚕

(2008-04-18 15:34:43)
标签:

蚕“宝宝”

祖孙同乐

蚕的知识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春天来到,天气越来越变暖,正是春蚕生长的好时机。3月19日家里的幼蚕不经催化破卵而出,我便开始了新年度的养蚕事业。
    蚕因其名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向来素有“宝宝”美称。同为宝宝的幼儿尤其爱蚕。我也喜好养蚕,孩提时,也养过蚕,但没养好,用自己的体温(每天把蚕卵捂在胸前内衣口袋里)孵出的10多只幼蚕,费了很大功夫,没等到“筑茧自缚”就相继死去。从此,恋蚕之心未能眠灭。前年,偶见孙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正在教小孩养蚕,孩子们喂养春蚕的童趣深深地吸引了我,一股童心重新激发,便向老师要了几只幼蚕,在家重操“旧业”。两年来,我养的蚕繁衍迅速,“蚕丁兴旺”,越养越多,足有千余只。
   桑叶是蚕的唯一食粮,它与蚕的出世是自然衔接的,春天一到,气象更新,万物复苏,3月中旬起,桑树上的叶子就会慢慢萌芽,像初涌的母乳,等待着哺吮4月中下旬孵出的新蚕,年复一年,历来如此。今年,我家的蚕恐怕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早产了个把月,使得它们的“粮食”供应一时难以衔接,面对密密麻麻、小如蚂蚁、嗷嗷待哺的幼蚕,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解决幼蚕的“温饱”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好在往年养蚕时,我在方圆十公里范围内将近30多个地方找到过散种的桑树,便轻车熟路地一一到各桑树点“拜访”,只在一些光照充足的桑树上,摘到了一星半点的桑叶嫩苞,才使幼蚕得以应急,勉强糊口。随后,逐渐缓解了桑叶的供需矛盾。
  养蚕是非常有意义的,最近,孙子在自然课上正在学习养蚕知识,得知家中已有幼蚕,主动要求与我一道养蚕,他的加入,给我增添了无穷的童趣,祖孙俩以极大的兴趣,全心投入,一同采桑、一同喂养、一同清洗、一同试验,一同观察,关爱和养护“蚕宝宝”成为两人每天必须做的工作。为了使养蚕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我俩以“蚕的一生”为主题,设置了蚕如何孵化、进食、休眠、换皮、吐丝、筑茧、蚕娥、交配、产卵以及喂养等题目,用心观察蚕的成长变化过程,并把观察到的情况仔细地写在《养蚕日记》上。好让孙子他懂得蚕的基本生长规律、生活习性、养护方法,学会基本的喂养技术。如今,我们养的蚕行将满月,已经过了两个休眠期,换过两次皮,一只只白白胖胖惹人喜爱的成蚕正在茁壮成长,再养两个月,就可以上山(即进入巢位)吐丝筑茧,直至到达它们生命的终点,留下的又将是明年待孵的蚕卵。
  养蚕还会增加知识的乐趣,孙子对我说,书上曾读到过“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其义何在,原来他一无所知,现在通过亲手养蚕和爷爷的仔细介绍,才真正知晓了诗句的含义所在。他又说,德育老师讲过,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我国采取“蚕食政策”,原来只在不明其意的情况下,囫囵吞枣地记下这个政策名词,现在亲眼看到蚕在桑叶上一块一块吞食的形态,才懂得了日本鬼子“蚕食政策”的罪恶用心。
  谁能想到,养蚕这件看似十分简单的事情,在引人入胜激发童趣的同时,还富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知识含量。养蚕真好玩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