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我写的《福州行散记(三篇)》中的一篇。《福州行散记(三篇)》全文发表于《四川散文》2019年第2期,此文获2020年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
300篇” 三等奖,并发表于《晚霞报》2019年3月29日,微信公众号《天府影视》2019年3月6日。
好多年前,我就想去福州,去看看“世纪老人“冰心的故居,去追寻她的爱心。因为,在1987年,我和我的爱人杨满在创作儿童电视剧《跑跑的天地》时(注),曾得到冰心的教诲。直到今年,我们终于了却了这一愿望。
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冰心故居的“紫藤书屋”到长乐市冰心文学馆的“爱心公园”,一路上,我们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又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文学馆外的影壁墙上赫然镶嵌着冰心老人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紧挨在”冰心文学馆”的前面,还有一座“爱心”塑雕,内容是:梳着发鬓的冰心和一群挂着红领巾的男女少年在促膝谈心。塑雕的基座有冰心的手迹:永远的爱心。“爱”是这里永恒的主题。读者把她的作品奉为经典,她把爱作为信仰。她的一生都生活在爱里。冰心向世人播撒爱,她以母亲和儿童的角度写给孩子们。“童心、母爱、大自然”最终形成她文学精神的生活基础。孩子们把她当作最喜欢的作家,管她叫妈妈、叫奶奶。她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直到今天。这种博大的爱心精神,正在显示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
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冰心的祖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她后来在文章中深情地记述了她11岁时对这所房子的印象。“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一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子里,除了住人的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正房大厅的柱子上有红纸写的很长的对联……“如今,“紫藤书屋“两侧的柱子上挂着冰心祖父“知足知不足,有为有福为“的对联;另一幅对联”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另外在厅堂的两侧珠子悬挂楹联”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使故居流溢出浓浓的书香气息。
如果说,冰心故居由于场地所限,只介绍了《冰心与福州》;那么,在长乐市冰心文学馆,则用大量的照片和实物,展出了冰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她生前用过的部分生活用品。我在“展览馆”里信步徜徉,细细品味着这位“世纪老人“不平凡的一生,敬意油然而生。我细细端详她的每一幅照片。从她儿时的照片看起,到她留学时期的照片,那一幅幅黑白照片保存得极为完好,那个遥远的年代凝定在方寸之间,我们看到女作家冰心的笑容、忧虑以及逐渐衰老后的各种表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东西,一件是在冰心的照片上反复出现过的白色毛线披肩,依旧雪白。另一件是一直陪伴冰心女士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那只猫,它栩栩如生站立在那里,凝视着朝它走过来的每一个人。
冰心出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1900年10月5日,晚清光绪26年。真正的一个多事之秋。12天之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那时,她的名字叫谢婉莹。19年之后,谢婉莹则逐渐被“冰心女士”所替代。起因是“五四”运动,那个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似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从学医改为学文。步入文坛的冰心,首先以小说闻名。1919年9月18日至12月27日,《晨报》副刊连载了她的《两个家庭》等5篇小说。这些小说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创造,指向出现了共同之点,那就是年轻的一代在痛苦的过渡时期、在社会大动荡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家庭的幸福与痛苦对男人建功立业能力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以至冰心周围的同学时常会有议论,各种读者来信更是多多,反响强烈。除小说之外,她的诗集《繁星》与《春水》,从短小的诗行中流露出的抒情哲理,简直令人倾倒。形成冰心这一时期文学高峰的,还有一部重要的作品,那就是《寄小读者》。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部带有游记性质的散文集,但它直接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于是便成了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由此,冰心又拉开了一扇文体的大门,即儿童文学。在一封一封的与小读者的通讯中,冰心以平等的态度,易懂而生动的语言,描述着到美国去和在美国留学的有趣的故事和情景,一时成为许多小读者的爱读之物,甚至成年人,也从中得到新与美的享受。“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从“五四”台阶上步入文坛的冰心,一路走来,高举着的就是这面爱的大旗。在她40年代《关于女人》、50年代《小桔灯》、60年代《樱花赞》《再寄小读者》、70年代《因为我们还年轻》等创作的基础上,在80年代、在80岁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创造的高峰。除了继续写小说外,她开始写回忆录,单独成篇,从福州的故乡,到烟台的童年,然后到了北京,住进了中剪子巷;从上中学到上大学到留学威尔斯利;从回国后的岁月到抗日战争的流离到与开明书店与商务印书馆所结下的因缘,写得真切动情,写得充满着早时的青春,也写得洋溢着现时的睿智与幽默。她还为故人写怀念与悼念的文字,以致如她自己所说,手都写软了,泪都流干了。
在参观完冰心文学馆后,我们还把当年冰心给我爱人杨满的一封信的复印件赠送给他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1987年初,我和我的爱人杨满在创作儿童电视剧《跑跑的天地》时,为了使这部剧能写的更好,想到了儿童文学的前辈冰心老师,便把剧本寄给她,征求她的意见。不曾想,当时已快九十岁的冰心,在病魔缠身、事情繁忙的情况下,不仅逐字逐句地审读了这八集剧本,还给我爱人杨满回了一封信(由于我们给冰心通信时留下的地址是我爱人的工作单位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提出了十分中肯的非常宝贵的具体意见,使我们感动不已。这封信全文如下:
杨满同志:
《跑跑的天地》剧本早已受到,因忙未即复为歉。
中央台播放,并没有看到,故事整个很好,是从生活中来的。要我提意见,则认为有些地方可以商榷,如男女同学,在过道中撒尿等等(61页),几个小女孩尿完在穿裤子(62页),一个小女孩慌忙穿上裤子,另一小男孩在穿裤子,穿后又挤挤眼。我认为这种淘气不必强调,且不好演。还有三八节不是妈妈节,是国际妇女节,但小孩子送妈妈礼物是可以的。西方有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生日蛋糕上插蜡烛,也是西方的习惯,五岁不是插五枝,而是六枝,为的是使他或她,向六岁茁壮生长。录像磁带请不必劳驾寄来。匆复,祝笔健。
冰心
七,十八,一九八七
尽管,我们在收到冰心老人的信时,这部电视剧已经播出,要修改不现实。但是,冰心老人提出的十分宝贵的意见却使得我们在创作上终身受益。那就是在对孩子们的作品,一方面要有度,不能过于强调一些不好的东西;另一方面在任何细节上都要反复推敲,要有严谨的作风。
离开冰心文学馆,想到一进展厅的大屏上的巴金老人写给冰心老人的那几句话,仍觉感动。巴金说:“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是啊,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何等重要,只要灯亮着,在我们周围就有一个明亮的世界。文学是心与心相通的一门学问,文学是爱与爱相传递的一门手艺,文学是飞越时空阻隔的声音,文学是人类永恒的心灵之约。写作对一个人来说就好比走路,不管路有多远,只要像冰心那样,心中有爱,就会一直走下去。
(注:关于电视剧《跑跑的天地》: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钟艺兵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中的《1987年的电视剧》一节中谈到(该书82页):“《跑跑的天地》是四川电视台制作的8集儿童连续剧。章邦鼎、张惠娟、杨满编剧;张惠娟导演;郝建摄像;金正主演。故事概况:4岁幼儿跑跑聪明可爱好胜,但他有一个坏脾气,经常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别的小朋友。奶奶又百般娇惯他,他简直成了小霸王。为管好跑跑,父母商量后说服了奶奶,送他上幼儿园。刚上幼儿园的跑跑,吃饭让人喂,别人羞他,他就动手打人;尿尿不上厕所,把尿撒在地上,还让尿流成‘火车’、‘长颈鹿’一样的图形……在田老师耐心帮助下,他喜欢上了幼儿园。茜茜因父母离异变得孤僻,田老师对她倾注了一片爱心。在她过生日时,田老师组织全班小朋友参加生日晚会,茜茜露出笑容。这场面深深感动了赶来送生日蛋糕的茜茜妈妈。‘三八节’,田老师组织了‘夸妈妈’活动,让家长与孩子欢聚一堂。小朋友们倾述了自己对妈妈的认识和爱,在座的妈妈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此剧从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世界,细致入微地捕捉了他们的童趣,塑造了几个自然、纯真、性格各异而又有所发展的儿童形象,较好地解决了‘寓教于乐’的问题。”。中央电视台一套从1987年5月底到7月连续3次重播此剧,1988年又重播。《跑跑的天地》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先后获得了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全国青少年儿童电视节目“金童奖”等。)
下图为冰心的信:
下两图为在冰心故居拍摄。


以下几图为在冰心文学馆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