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婆

(2018-10-13 08:55:27)

东莞婆

 

许石林


 

 东莞婆


单位大院后面的小巷不长,是个死胡同,一面两个挨着的小区,一面是几个单位的大院。靠小巷口的小区门口有两棵大榕树,今年的台风将两棵树的树枝吹断了,树根部又被砍掉了暴露在地面的部分虬根,露出惨白发黄的木茬。

 

被两棵大榕树护着的小区门口,“东莞婆”阿荷一早就在这儿卖菜。

 

阿荷的菜摊全部取自她挑来的两个筐,筐并不深,但也不少装东西,总是时令青菜两三种:菜心、小白菜、苋菜、芥菜、空心菜;青瓜:黄瓜、水瓜、菜瓜、毛瓜,还有豆角、香葱、韭菜、蒜苗之类。加上一些水果:木瓜、橙子、火龙果,还有青皮甘蔗。水果和菜品种几天一换,但几乎天天会都有香蕉,阿荷卖的香蕉是那种个儿不大的香蕉,一般人叫本地蕉,其实阿荷的香蕉常常是东莞的麻涌香蕉,卖相不如常见的进口香蕉那么黄亮壮硕,但是味道香甜绵长。

 

我刚到这儿工作的时候,老听同事说“东莞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时间久了,才知道阿荷就是人口中的东莞婆。

 

我也偶尔在她那里买点水果,有时候回家前她还没走,买一点菜,买过两条青皮甘蔗,劈开切断儿,做红焖羊肉时铺在锅底,这是我的试验,很成功。

 

今年她用上了微信付账,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刘荷,于是根据本地习惯叫她阿荷,她说别人也这么叫她。

 

散步路过,偶尔会聊一两句,她说她在这儿卖菜已经四十多年了。从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时候起,每天一早从家里挑两大筐菜,在家门口等着,一辆车把她接上,再转一圈,接上几个甚至十来个像她这样挑两筐菜的当地女人,从前慢,现在一个多小时,到深圳,把她们逐个放在她们固定卖菜的小巷小区门口,她们从早上9点多到中午1点多,基本上就卖得差不多了,那辆车又开过来,把她们逐个儿接上,回东莞。有一回都下午6点了,还看见阿荷在小区门口等着,居然也还有几把菜没卖完,问她怎么还没回去,她说:等车啊!

 

只有春节几天中断,一年三百多天,天天如此。

 

想象运她们的车,起初应该是敞篷的、帆布棚子的,后来深圳不让这种车进城,就换了类似大巴或中巴了吧?

 

她们这种独特的卖菜方式,灵活方便,买卖双方人熟,彼此信任。几十年不变,也没有被谁干涉。阿荷卖菜的地方,连一片烂菜叶都没有,很干净。

 

阿荷生了三个儿子,她卖菜供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现在也都结婚了,阿荷有两个孙子两个孙女,她说着,举起手,抖动四个手指头,非常得意。

 

四十多年过去了,阿荷从大姑娘到年过花甲做了奶奶,跟她谈起这些,语气故意加重,表情故意表示惊讶,以为她能有点什么光阴流失、回首前尘之类的反应,最好有那种流动年逝水的怅望,没有,她的笑容是那种非常坦然、浑然不觉年光如电的质朴。

 

阿荷说她初来的时候,这个小区门口那两棵榕树还没有栽上,现在这两棵树都已经树梢高过六层楼顶、树身虬枝缠绞,显得非常老了。

 

中午又和两个同事外出吃馄饨,路过阿荷的菜摊,跟她打招呼。两个同事听我说阿荷花的故事,她们说这个人这样过一生其实挺好,四十多年,许多让人跌宕起落的大事儿,比如股灾什么的,她都可以不管,影响不到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不耽误,落了个健康的身体,应该还有个很容易满足的心态。

 

羡慕她的人还挺多。

 

                    20181011日中午

东莞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