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石林
许石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377
  • 关注人气:8,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收藏不是博物馆藏的敌人

(2009-10-27 16:23:03)
标签:

博物馆

名琴

民间

文物收藏

文化

分类: 文化时评

民间收藏不是博物馆藏的敌人

 

○许石林

 

读者们看了拙文《博物馆为何成了文物的坟墓?》,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这是自然的,一边倒地赞同很可能吓死作者。赞同的不说了。不赞同的,有的属于来不及思考或很可能没看完就张嘴骂人的,这个也不管它了。有的属于诚恳探讨的,比如问我:你说现在的博物馆管理机制有问题,那你说怎么办?

按说这话不应该问我,应该问博物馆专家去。但是作为一个提出问题的人,我不可能没有自己哪怕很幼稚、很不靠谱的想法儿。面对诚恳的提问,我愿意再次献丑,供方家和半吊子们批评、指正。那些骂我的读者,我一般不正经回复他们,是觉得我一认真就吃亏了——你抬杠学玩意儿还则罢了,骂人学玩意儿就违背“以直报怨”了。不过,既然文字公开,骂人的也可以再来看看,上上火、骂骂人啥地,我就没功夫理您了。

公立的博物馆,在理论上属于全民的,因此,社会公众有权力知道博物馆的馆藏家底儿,馆藏的一切档案信息要全部公开,以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让博物馆的馆藏不再神秘,更不至于发生馆藏文物竟然出现在拍卖会或文物市场的奇事儿!具体办法,有比我聪明一万倍的专家,让他们去弄。

博物馆要收新的藏品,需要建立健全权威专家组审核制和资金审批以及接受监督机构监督的机制。现在应该也不会乱花钱,但不见这方面的政府公告。法国文化部才花了40万欧元购买藏品,它也要发布公告。咱们花了一个亿人民币弄什么美术工程,搞完了,啥美术工程没几个人知道,入选画家兼评委还在媒体上说,嫌国家花钱不够多,应该花再多的钱买他们的作品,最好能把他们包圆儿,而他们既是评委又是入选画家。凭什么呀?

有些文物公众能具体见到,也应该见,有些文物不是人人都适合见的,是需要通过别的形式体现文物对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意义与作用的,这些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去科学地搞,不是说无论什么文物非要让每个人都看得到摸得着才能算数。但是要让社会公众知道咱有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文物价值和文化意义。您随时来,都能让您享受到文物馆藏对您的服务。

有一种意见误解了民间收藏与博物馆馆藏之间的关系,认为文物在民间就是散落的、危险的。文物在民间,被求利之徒倒腾,当然有危险,但是请相信任何认为文物有价值的人,不论是什么价值,都会珍惜文物。不能简单地将民间收藏与馆藏对立起来。要建立对民间文物收藏的调查和存档机制,让民间力量加入到文物的保护和收藏中来。某些特殊文物,民间没有保管的条件,你博物馆可以提供保管的专业条件,适当收取费用或对方允许被保管文物供博物馆有条件地研究利用。有人说文物收藏要靠国家,国家也经不起您什么都靠它,这个靠,那个靠的,国家受得了吗?靠国家,也要靠民间,民间收藏不是博物馆藏的敌人,至少不一定全是。具体办法也让比我聪明一万倍不止的博物馆专家们去想。

比如古琴,全国有不少馆藏历代文物琴,现在就死亡式地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仓库里。你只能知道有它们,但是他们已经被馆藏成了死物件,成了符号,仅仅以实物证明咱们历史上有过它们。现在要让这些文物活下去,琴的物理性能也决定了必须由人经常抚奏,否则朽烂得很快。为了让琴文物琴活下去,让更后来的人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和价值,您可以将全国馆藏的名琴进行登记,对每张琴进行历史研究,考察清楚它的历史承传,建立完善档案,出版专著。经专家考察,的确还能使用的,就应该经过技术性保障,上弦,供当代琴人演奏,并为该琴出版一套声响资料,每张琴可以每年或隔几年录一次音,蔚为大观,造福万代。您可能会说,给谁呀?谁有资格演奏这些名琴。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在全国考核选择若干位当代人品琴品均上乘的琴人,将这些名琴交给他们演奏,签订合同,一年或几年为限,不得损坏,条例详细,违反者,终止授权,还让他臭!这些琴的所属权是国家,可以选择实力声望良好的机构或公司乃至个人,成为琴的荣誉主人,由荣誉主人为琴购买保险,同时国家根据扶持文化的政策,在税收等等方面给予这些荣誉主人以优惠和回馈。同时,也可请当代古琴制作大师,复制这些名琴,以优惠的价格售与或回赠给购买保险的机构或个人……反正,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您要是感兴趣,可以顺着或逆着这个幼稚的思路去想更好的办法。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比如深圳市最近就敞开所有博物馆,鼓励市民进入博物馆、享受博物馆,在媒体上介绍博物馆的重点藏品,向市民亮家底儿。这个思路是对的!

人微言轻,说了白说,因此说得不靠谱也就没有压力和愧色。按说这些心,是要咱们选出来的那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操的。

 

2009年10月27日

中国文物保护存在哪些误区?

国家凭什么花一亿元购买当代画家的作品? 

博物馆为何成了文物的坟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