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有“纯净”的文坛
○许石林
从来就没有所谓纯净的文坛。文坛要那么纯净干什么呢?文坛越热闹越好,越热闹,就越出东西,就越百花齐放。越热闹的东西,就不可能太纯净。至于有些时候坏风气太盛,也不要紧,慢慢地会纠正的,文坛是有这种纠错意识和功能的——当下文坛有识之士对文坛出现娱乐圈的批评、呼吁净化文坛,就是文坛在体现它的纠错功能了。但文坛是不能太纯净的,文坛如果太纯净,就有可能连文学都没有了。
文坛也是一个生态概念。既是生态,就不可能物种过于单一。世界上只有苦远荒寒的地区才物种单一,哪怕这种苦远荒寒的地方生长着非常稀有的、珍贵的、罕见的对人类疾病或补养有大用、有奇效的物种,也不是人和其他生物非需要不可的。文学犹如高山雪莲那样珍贵奇异,也应该像谷物果蔬瓜薯一样平常亲切,而生长谷物的地方,必然是适合生物多样的正常环境。生长粮食的地方,也生长森林树木,有有用的高大乔木,也有没用的灌木荆丛;有骄傲的良材,也有窝囊的散木。如果因为只需要有用的松柏,而嫌弃灌木荆棘,就有可能搞乱松柏生长的生态。当然,灌木荆棘也与松柏争夺养料和阳光,但它们也为松柏紧紧地保护着土壤、涵养着水分。所以,都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肥田壮苗,肥田也旺稗,文坛出现被严肃人士鄙夷和批评的“娱乐圈”,应该说是避免不了,不必要清除,也清除不了的现象,它的出现和折腾,甚至正说明文坛这个大炕是“热的”,才吸引那么多看上去和文学有关无关的人挤上来热闹热闹。文坛出现娱乐圈,不会出什么大事儿的。搞庄严文学的大家们,应该有胸怀和自信,不受他们诱惑,避免他们祸害,如遭到他们的搅和也要有定力和应付的能力。不能指望撒一把除草剂,把文坛娱乐圈给灭了。上面说了,如果把文坛的娱乐圈给灭了,最后很有可能连自己都保不住了。
文学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提升精神净化人格的文学,也有抚慰身心释放情绪的一般文学;有战斗的武器投向敌人的匕首的文学,也有灯红酒绿半梦半醒的文学;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学,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文学;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文学,也有“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文学;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文学,也有色迷迷黏糊糊的文学……
搞文学的人,从来就是鱼龙混杂,千人千面:有风采照人的文学家,也有局促猥琐的文学家;有胸怀天下,不屈不移不淫的文学家,也有鸡虫眼界,逐小利而忘生的文学家;有真文学家,也有假文学家;有以文学为崇高理想的文学家,也有以文学为敲门砖石或擦屁股纸的文学家;有庄严的文学家,也有娱乐的文学家……
文学就是文学,不能因为文学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承担过许多社会责任、公众道义,抚慰过一代或几代人的心灵焦灼,就以为文学只能是那样的庄严、高雅、体面、高尚的文学。文学应该有这样的常态,即当人们在现实中感到逼仄的时候,可以到文学里撒欢释放,寻求高尚的、体面的鼓舞,也可以寻找凡俗的、生猛的慰藉;寻求升华与解放感,也寻求迷醉与逃避。因此,文学和文学界应该是比现实自由度更大的生态空间。如果要清除文学界的娱乐圈,不仅不可能,而且会壮大它。当然,这里不是鼓励文学界的娱乐,而是说,文学没必要搞得那么不沾烟火气,就是被烟火呛了熏了,也比没有烟火强。因为离开了烟火,文学就失去了人间气息、世间味道。
文学是很平常的事儿,平常的事儿,搞得多纯净才算干净呢?
200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