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时光

(2012-03-09 22:11:37)
标签:

咖啡

发呆咖啡

历史

文化

聚会

聊天

怀旧

时光

休闲

分类: 发呆悟语

咖啡时光


  这个春天雨下得格外多。从阴郁的雨雾穿过,随意在路边走进一家咖啡馆。饮下一杯黑褐色的液体,热度如同电流一般逐渐遍布周身,略觉疲倦的身体和头脑,在这一刻被慢慢唤醒了。没有人说得清楚,咖啡馆从何时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原本嗜茶的中国人又是从何时起爱上咖啡的。咖啡的香气十分迷人,但是要想习惯那种苦涩的味道,的确是需要时间的。

  正因为咖啡因所具有的令人精神振奋的作用,它在传播过程中曾经屡被宗教教规禁止。然而奇妙的是,无论怎样,咖啡还是不断地传播开来。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对维也纳的战争,持续了一百五十年都未获得成功,但是奥斯曼军队撤军时留下的大量咖啡却在维也纳盛行起来,咖啡馆文化也从此成为维也纳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奥斯曼诗人贝尔基称之为"咖啡的胜利"。

 

  1

  咖啡馆不但是奥地利的文化中心,也延伸成为维也纳人的“第二客厅”。作家茨威格在小说《旧书贩门德尔》中塑造了一个旧书商的形象,他在咖啡馆会见客户,收发信件,洽谈生意。每个周日的报纸总有他的一则小广告:“收购旧书,出价最优,从速前来。门德尔上阿尔泽街”。下面的电话号码,则是格鲁克咖啡馆的,他几乎每天都泡在那儿。咖啡馆俨然成为这个一人公司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就是咖啡桌。

  那些生活拮据的艺术家们之所以选择在咖啡馆写作,大多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据说J·K·罗琳的《哈利·波特》第一部就是在咖啡馆完成的。一杯咖啡就可以坐着写上一天,又不必在寒冷的公寓里受冻。身旁是在婴儿车里酣睡的孩子,桌边的作家则沉浸在充满魔幻色彩的想象世界里。

  辞掉记者工作、成为自由作家的海明威,每天都会到巴黎最熟悉的咖啡馆写作,他在《流动的盛宴》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坐在一个角落里,午后的阳光越过我肩头照进来,我在笔记簿上写着,侍者端来一杯牛奶咖啡。等咖啡凉了,我喝下半杯,放在桌上,继续写着。等我停下笔,我还是不想离开那条河(注:作者当时正在写小说《大双心河》)。在那里,我能看到水潭里的鲑鱼,水潭表面的流水拍打在阻住去路的圆木桩组成的桥墩上,平静地激起波浪。

 

  2

  咖啡馆也曾经承担过如今的媒体和大学的任务。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和狄德罗都曾在咖啡馆写作著作和传播思想。传说伏尔泰最多一天喝过七十杯咖啡。能够完成百科全书和那些重要著作,不知是否是咖啡带来的充沛精力。在十六世纪末的英国,咖啡馆也极为流行。据说,“便士”这个货币单位也是根据一杯咖啡的价格确定的。由于以一便士的价格就可以在咖啡馆了解最新的社会新闻和思想动态,这算得上是最划算的学习机会,因此那时的咖啡馆也被称为“便士大学”。

  咖啡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会友谈天。试想,在大都市里要找到一个彼此在距离和位置上都能接受的会客场所,大概咖啡馆是比较合宜的选择。它的轻松气氛与餐馆类似,而交流的方式比餐馆更加随意。居住空间的限制,工作奔波的劳顿,已经难以使人还有足够的心境和机会在家招待客人了。维也纳的“第二客厅”,在我们这里也可被看作朋友相聚的后花园。

 

  3

  也有的咖啡馆会开在僻静的居民区,室内或者屋外不过一、两张桌子,可以聚谈的也是关系密切的朋友。那种安静和亲切的氛围,也更适于知己之间深入的交谈吧。咖啡馆的主人也必定是心境闲适的人,不然以这样的经营方式盈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里,人总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生存压力是躲不掉的。也许走进这样的小咖啡馆,片刻的闲坐也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的宁静。过去,现实,未来,想与不想都不那么要紧了。时间被放缓和拉长,曾经到过这里的人会不会希望,十年后再次走进这里还会与主人相遇,桌椅未变,咖啡的味道依然纯正,只不过彼此都老了十岁而已?

 

  4

  坐在窗前的感觉有点儿奇特,你隔着玻璃窗观看街景,街上的人也会不经意地望着窗前发呆的你。卞之琳的著名《断章》的情景移接到这里也合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看与被看的关系,就是这样在双方之间互换着。有人选择在咖啡馆里闲坐或者读书,也不是没有原由的。咖啡馆如同一个水域,那些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构成了一个个岛屿。身处于人群之中可以感觉到彼此的连接,而陌生人的气息又如同安全屏障,使人获得独处的宁静和自在。咖啡馆也是人自身处境的一个缩影,独处与群居都是需要,也是人的属性决定的。

 

  5

  不少新开的咖啡馆把桌椅做旧,墙上挂满大小不一的老照片,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咖啡馆是一个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地方,虽然我们小时候并没有咖啡馆,即便现在的小孩也不会被父母允许去喝咖啡的。那么为什么这种与我们的记忆毫不相关的场所,却能唤起我们熟悉的亲切感?或许岁月的留痕在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相似的色彩吧。侯孝贤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一百周年的电影《咖啡时光》中,试图表达的也许正是这种生活中的历史感。往昔的岁月之所以美好和难忘,无非是经过时间的过滤之后留下那些最值得记取的人与事,画面与片断,声音与味道。

 

  6

  咖啡馆内陈设的是木椅还是沙发,还是视人群来定的,也有的咖啡馆设施齐全,客人可以各取所需。那些写作和做功课的人,自然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选择高矮合适的桌椅,专注地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喜欢放松姿势的阅读者,倚在沙发靠背上,这跟那些在公园草地上躺着读书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也许有那么一个缺点,人很容易在过于松弛的状态下入睡。我身旁有个外国老头,沉沉睡去的时间还不短。但是话说回来,这种读书完全是怡情养性的,又不忙着交读书报告和期末论文,何必赶时间呢。醒醒睡睡,读读停停,如何不算一种理想的读书状态呢?

  春寒仍然没有过去,街上的行人少了很多。那些露天的咖啡座也在雨天里闲置着。只是,春暖花开的时间并不遥远。想想看,那些浓密的树荫下闲坐的人们,街上穿过的自行车,穿起好看薄衫的姑娘们,所有的阴雨天气也会变得明亮起来。


来源:http://www.shfinancialnews.com/xww/2009jrb/node5019/node5036/node5050/userobject1ai90186.html


*****************************************************************

发呆咖啡——无咖啡,不生活。

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daicafe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adaicafe

搜狐微博:http://t.sohu.com/fadaicafe

腾讯微博:http://t.qq.com/fadaicafe

网易微博:http://t.163.com/fadaicafe

点评发呆:http://www.dianping.com/shop/2967406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