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DNA•印迹

(2011-02-16 20:06:27)
标签:

咖啡

发呆咖啡

通州

印迹

dna

科学

研究

杂谈

文化

休闲

分类: 咖啡百科

  寒冷冬日最适合捧一杯热茶或者咖啡,暖暖地坐在屋里看书品味。不知你是否偶尔也有这样的时候,蘸一点杯中物,在桌子上画一个图形(又或者一些不听话的液滴从杯子里跑出来),然后看着它墨迹渐干?可曾注意过这些深色的液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对自己的经验足够有自信,来,做个小测验:请问以下印渍中,哪个或哪些属于咖啡?

 

咖啡•DNA•印迹


  答案揭晓——

  不同情况下液体干掉之后留下的印记:(a)咖啡,(b)胶体,(c)盐水,它们干掉后都会在原来液滴的边缘形成一圈物质富集的线条。线条的深浅和液滴的形状还有周围的环境有关系,同样都是咖啡,(d)显示了液面边缘不同弯曲情况下形成的线条深浅不同,(e)显示了挨着的液滴形成的印记,它们互相靠近的地方线条更浅一些。在这些图里短横线都代表一厘米的长度。

 

  关于液滴图案的科学研究


  事实上,上面这张图片来自芝加哥大学佛兰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的Witten教授等人的一个研究。他们注意到了这种咖啡干掉后形成的周围一圈颜色厚重,中间相对浅的多的印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形成这样的图案有两个要求:液滴的液面和平面的接触线相对固定,还有液滴四周的蒸发比中心部分更强烈。

  就像下图所显示那样,如果液面和平面接触的位置不固定,那么随着蒸发的进行,液面会从A移动到B的位置(a),这样液面经过的地方,会形成比较均匀的痕迹。水滴在特富龙(teflon,一种不粘锅的涂层材料)上干掉就是这种情况。但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情形并非如此——一般来说,液滴所在平面和液滴的接触方式能够通过表面张力把接触线固定住(b),这是形成边缘为深色线条的印迹的一个重要条件。

 

咖啡•DNA•印迹


  即使接触线被固定住了,如果整个液滴边缘和中心的蒸发一样强烈的话,也不能形成深色线条。验证这一点并不难,可以用中间带孔的小盖子盖住液滴,使得水蒸气只有通过中间才能散发出去,那么周围一圈的线条会变得很不明显。敞开的情况下,因为在液滴边缘的地方空间比较开阔,水蒸气扩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蒸发效果比中间强,液滴中间的水分就会向着这些地方移动,从而带动着悬浮在水中的各种小颗粒向着边缘移动。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最终形成了液滴边缘厚厚的线条。最上面一张图中,三叶草形的液滴和互相挨着的液滴形成的图案中,液滴边缘凹进去的地方和两个液滴挨着的地方线条比较浅,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咖啡•DNA•印迹


  动手做个松鼠试试


  当然,类似实验大家都可以做,甚至经常无意间就做了,茶水在杯子里面放得久了,就可以在液面和杯子内壁接触的位置形成一圈深色污垢,玻璃上的水珠干掉后也可以留下这样的痕迹。下面是用黑咖啡画出来的“松鼠磕坚果”,熟悉科学松鼠会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这个标志性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随着时间慢慢变干的,痕迹是怎么形成的。

 

咖啡•DNA•印迹


  在盘子里我们可以蘸着咖啡之类的液体描一个松鼠。刚画完的时候,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咖啡液滴倾向于减小表面的面积,所以在松鼠的尾巴尖、头部、屁股等地方,咖啡比较多,在尾巴中间和背部中间的地方,咖啡就比较少。很快,松鼠的背就快干了。

 

咖啡•DNA•印迹


  上图是半干时候的样子:除松鼠的尾巴、屁股、头部还有坚果之外,基本上已经干了,图案的周围边缘处有很清晰的深色线条,显示出物质在这些位置富集起来。在松鼠的尾巴中间或者脖子的位置,随着蒸发进行,液面的位置不能固定下来,所以水蒸发后留下的物质均匀地铺在液面经过的地方。

 

咖啡•DNA•印迹


  上图是完全干透的样子,咖啡较多的尾部、屁股、头部、松仁部位,边缘的线条非常明显。注意松鼠的脚部,尾巴和背部交界的地方要比屁股的位置线条浅很多,这是由于所在位置液面弯曲的情况不同,向外弯曲的地方比向内弯曲的地方蒸发强烈所导致。

 

  DNA聚集,美如羽


  许是受此现象启发,现在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的Ivan Smalyukh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把含有DNA的溶液滴玻璃板上,在干掉的过程中DNA分子也会在液滴边缘聚集起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的时候,可以得到如下图像。左边的小图是整个液滴痕迹在显微镜下的样子,显示DNA分子集中在边缘的地方;右边是通过偏振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图像的合成结果。

 

咖啡•DNA•印迹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DNA分子聚集形成的印迹里面,物质的光学性质有特定的取向性,DNA分子在这里形成了规则的机构,在条带内分子是互相平行排列的。根据这些认识和更详细的实验测量,就可以得出结构形成的过程。

 

咖啡•DNA•印迹


  大家知道,在溶液里DNA可以看成一根细长的线(在这个实验里,每个DNA分子是16.3微米长)。如上图所示,最开始时,靠近液滴边缘的DNA分子保持着和液面接触线平行,散布在液滴里。随着蒸发的进行,边缘的DNA分子越来越密(a-d),它们不能保持互相平行的结构,而是形成曲折的条带(f),每个条带内部,相邻的DNA分子保持平行的状态。这样,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一条条带状的漂亮图案。


来源:http://www.guokr.com/article/3414/

 

【发呆絮语】

 

  如果对这个印迹有兴趣,不妨在发呆的时候来试试。O(∩_∩)O


*****************************************************************

发呆咖啡——京城第一家烛光咖啡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朝大街200号2楼 八通城铁果园站正南(葵花社底商)

电话:010-8157042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daicafe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adaicafe

搜狐微博:http://t.sohu.com/fadaicafe

腾讯微博:http://t.qq.com/fadaicafe

网易微博:http://t.163.com/fadaicafe

点评发呆:http://www.dianping.com/shop/2967406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偶尔发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