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馆里看欧洲(连载九)

(2009-03-19 19:16:19)
标签:

咖啡

发呆咖啡

通州

杂谈

分类: 咖啡故事

 

有资料表明,早在1668年,就有人在维也纳做咖啡生意,而咖啡馆的出现,则是在15年后。17世纪末,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亲领下挥师远征,入侵欧洲。1683年夏季,土耳其军对维也纳发起第二次围攻,兵临城下,情势紧急。 912,一个名叫吉欧戈·弗朗茨·克希斯基(Georg Franz Kolschitzky1640-1694)的波兰人自告奋勇地穿过土耳其人严密防线,传信给罗兰尼的查尔斯公爵,请求波兰国王扬·索比斯基(Jan Sobiesky)紧急派兵,击败敌军,从穆斯林手里拯救了基督庇护的维也纳。克希斯基为此立功。

克希斯基年轻时曾在土耳其生活多年,还在王宫里服侍过尤金王子。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里,苏丹或家眷喝咖啡,要动用几十位侍从和宫女伺候。在那里,克希斯基不仅学会了土耳其语,而且对当地人的生活了如指掌。离开土耳其后,他一直在欧洲跑生意,即便成了英雄,他也没有改变商人本色。奥地利人要送给他食物、奖给他武器,但他什么都不要,却在众多战利品里看中了500袋被奥地利人认为是“骆驼饲料”的咖啡豆。

克希斯基仿效土耳其人将咖啡豆烘焙、研碎、煮好,然后到街上贩卖。起初生意并不好,维也纳人喝不惯这种苦味儿的“黑水”。于是,他巧动脑筋,先滤掉咖啡里的残渣,然后在“黑水”里加糖加奶……终于,咖啡的苦香随着克希斯基地名气被维也纳人接受。1684年,他在维也纳开了奥地利的第一家咖啡馆——蓝瓶子咖啡屋(Blue Bottle Coffee House)。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都习惯在早餐时喝一小杯“拿铁咖啡”(Latte)。说白了,所谓的“拿铁”就是克希斯基当年发明的牛奶咖啡——往刚做好的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里加牛奶。只是当时还不时兴“国际专利”,所以他的发明被老外“占”了。

第一次去维也纳,我还真找过“蓝瓶子”,但没有找到。准确地说,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根本就不存在,克希斯基的“蓝瓶子咖啡屋”成了维也纳人记忆里的事情。欧洲人的习惯和中国人不一样,没有了的东西就真没有了,中国人却不这样,为了招揽缺心眼的游客恨不得连董永蹲过的茅厕和七仙女踩过的云彩都要“重新修复”。

前两天,我还不死心地跑到网上用google搜索,结果还真搜寻出两个“蓝瓶子咖啡”,不过不在维也纳,都在美国。一个是开在印第安那州的“蓝瓶子咖啡店(Blue Bottle Coffee Shop)”,另一个是2002年才在加州注册的“蓝瓶子咖啡公司”(Blue Bottle Coffee Co.)。维也纳的“蓝瓶子”跟美国的“蓝瓶子”前后相差三百年、相隔数千公里,可是如果你想在网上查维也纳第一家咖啡馆的历史,最先跳出来的是美国“蓝瓶子”。没办法,美国人就是聪明,自己有的自然会利用,自己没有的自然也会利用。

写到这儿,我心里突生一个好奇:等我这篇文章发表后,中国会多出几只“蓝瓶子”呢?

 

————以上摘自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咖啡馆里看欧洲(余泽民 著)》————

 

*****************************************************************

发呆咖啡——京城第一家烛光咖啡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朝大街200号2楼 八通城铁果园站正南(葵花社底商)

电话:010-8157042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daicafe

微博:http://t.sina.com.cn/fadaicafe

点评发呆:http://www.dianping.com/shop/2967406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