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福报》【文史春秋】 发〈五代军阀 假儿子遍地〉6月9日

(2011-06-12 10:51:26)
标签:

李克用

防城

五代

攻守同盟

王處直

文化

分类: 杂文

 

 

 

 

【文史春秋】五代军阀假儿子遍地

 

 

2011/6/9

|

 

|

 

|

 

|

 

|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8714

 

 

五代时期局势动荡,军阀割据硝烟弥漫,君主是转马灯似地换,打江山关键在于人,大家都懂这个理儿,每个草莽英雄都拚了命的拉队伍。

当时的军阀们为了拉队伍,也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策略,提高待遇那是必须的,然而,这终究属于物资方面,抓住人心那才是最关键。怎么「抓」人心呢?当时也没有政工干部,却各有各的高招,其中最普遍通行的是认干儿子。一般来说,认了干儿子拜了干爹老子后,就又多了层所谓的亲情纽带,形成了利益相同的攻守同盟,这是一种多么高超的思想工作啊!

后梁时,晋王李克用就在自己的队伍里广认干儿子。「晋王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子,宠遇如真子。」而且,正史明确记载,一认就是一百多个!当然,这些干儿子也都是能打硬仗的主儿,干老子有势力掌大权的时候,几乎是指哪打哪儿,叫往东绝不往西,叫打狗绝不撵鸡。

其实,历史上成大规模地认养干儿义子,始于唐末。唐朝末年喜欢用宦官监军,那些有权势的宦官们出于多种目的,也是多多地认养军队中「壮士」为干儿子,「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蜀主王建尤其不落后,认的干儿子也是一大把,公元九一○年一统计,蜀国一百二十多个功臣都被蜀主王建认作干儿子,他可能是古代君王中干儿子最多的一个了吧!

再者,「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就是说,大家虽然都是同一个干老子,姓氏相同了,但,干儿子们家族之间照样可以缔结姻亲。其它的军阀也都有不少干儿子,那时,没有干儿子的军阀是要被人笑话的。

综观五代时期,军阀们众多的养子干儿子中,有很多确实成为他们打江山、闯江湖的左膀右臂。譬如:

吴国的徐温在养子徐知诰的协助帮衬下,逐步接手杨氏的吴国政权。王建及被李克用收为养子,改叫李建及,其人忠壮勇猛,数次身先士卒地带领敢死队,打败敌人的进攻为晋王解围,被任命为禁卫军首领,而且,品德高尚,与士卒同甘共苦,是个亲民不骄的好干部。

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义子,挺能干的,他继承了义父的政权与军队,讨伐北汉、南汉,进攻匈奴,还收服了南唐、吴越,把义父的事业发扬光大,又整顿吏治,巩固了后周的大好局面。

但,五代乱世,更多的干儿子们,却是成事无多、坏事不少。「及晋王存勖立,诸假子皆年长握兵,心怏怏不服,或托疾不出,或见新王不拜。」并且,还有一些干儿子故意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

公元九○八年,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存颢等挑拨李克用的弟弟反对李克用的儿子、新晋王李存勖,谋反作乱;另外,赵王王镕很器重养子王德明,任命他为防城使(相当于卫戍司令),然而,赵王却被这个宝贝养子搞了小动作鼓动亲军给杀掉了,自己取赵王而代之,同时,王德明还立即恢复了他的本名,张文礼。

还有个例子更典型,养子篡权。

一个巫师捡到了个流浪儿献给了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说是有贵相,于是王处直认为捡了个大便宜,高兴地收为养子,起名王都,这个王都「便佞多诈,处直爱之,置新军,使典之。」手中掌握了领军重权。后来,王都为了和王处直的另一个庶子争夺继承权,一气之下,把养父王处直幽禁了起来,还把他身边的所有子孙和心腹将领都杀了,自己像模象样地当起了节度使。

五代之时,干儿义子杀义父干老子,篡位夺权的事情不在少数,正所谓,始乱终弃。

「明知不是伴,有利且相随。」军阀混战的五代,主子臣属间所谓的养父养子干老子干儿子之类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利益同盟,有其「蜜月期」,在双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亲密无比;当所得非所期,或者一方损害了己方利益后,攻守同盟立即打破,义父义子干老子干儿子之间即刻撕破脸皮,刀兵相向,于是,把本就动荡的政治局面弄得更加复杂多变,祸乱苍生。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87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