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成就伙伴的“价值需求”
(2015-01-09 17:47:47)分类: 学做父母 |
文/米小妈妈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为了“刺激”孩子们表现的更好,每周老师会给孩子们准备小红花,上课坐姿正确的、吃饭最快的、睡觉时不哭不闹的孩子有资格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当孩子们积攒到10朵时,可以到老师处兑换奖品。
内心深处比较反感这种形式,但是在生活中也还是鼓励孩子去适应这样的环境,毕竟适者生存才是在这个星球上活下去的王道。似乎在我的影响下,女儿对这样的奖励也没太上心,总体来说她算是个中规中矩的孩子。
“妈妈,其实我不太在乎这些小红花的,我根本不喜欢那些奖品。”这是孩子的表述。
“孩子,你已经做的很棒了,根本不需要用奖品来证明自己做的好,但是如果能得到红花或者奖品那就更赞了”我这样表述着。
今天是周五,孩子提前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某个男孩悄悄的走到女儿身边说了声谢谢。
女儿说:“他的好朋友经常得不到小红花,得不到就会被妈妈骂,我就把我的给他了,红花有什么了不起的,妈妈也不会因为我得不到红花就不爱我了,不给我买蛋糕吃了,所以就给了。”
女儿说的很轻巧,我也很欣慰,更为女儿的大气的行为感动。
是的,这是孩子们之间最纯洁的友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应试教育体制中会遇到太多的“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赞赏,老师的肯定”,如果没有自己清晰的认识就陷入到无休止的为了迎合老师的自我调整中,这对于孩子形成自我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影响,我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因为老师的夸奖而骄傲,更不因为老师的冷漠就失去对某些学科的兴趣。
这需要一个过程,令我欣慰的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自我认识,且对同伴的爱和关怀,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