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数学学习亲子关系生活中的数学米小妈妈 |
分类: 研究式学习课堂 |
关于儿童数学集合概念的实战演练法
图文/米小妈妈
小班时: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指令对物体对单一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类,同时能比较集合之中的元素的特点(比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
中班时:对物体大于2个特征进行分类,比如一群图像中找出高个子的女孩,高个子和女孩是2个特征。对于大小、多少、长短的概念更为清晰。
大班至今:对于集合进行层级分类,对集合进行多重分类,对集合中的交集、合集、并集、补集等概念,并对各类集合的实际数学题灵活应用。
对于集合的概念,在本次的实战演练内容中,以生活中常见的孩子喜欢的牛奶为例进行各种分类的学习。
在一堆牛奶中,女儿从我喜欢的牛奶和我不喜欢的牛奶进行分类,在一堆牛奶中进行了大约10种分类方案。
而这样的练习中牛奶可以被替换成饮料、巧克力、饼干各种孩子喜欢的食品或者玩具而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到很多实战的应用指导,就算不完全理解理论又怎么样呢?
再说这个年龄阶段,本身就不是玩理念的事。
这是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区别。感性的女孩子啊!
酸奶和非酸奶的分类。
纸盒包装和非纸盒包装的分类。
袋装和非袋装的分类。
盖装和非盖装的分类。
含水果和不含水果的分类。
吸管和非吸管的分类。
勺子和非勺子的分类。
……
还有很多,包括后期的口感的分类,实在是画面太美好,没有一一拍摄。
不过这只是抛砖引玉,如果亲爱的朋友们得到了启发,在实际生活中和孩子们一起开始这样的学习,这才是对本文的最完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