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期数学培养情感教育亲子关系学做父母米小妈妈 |
分类: 研究式学习课堂 |
学龄前儿童早期数学培养的最高境界
文/米小妈妈
答应了大家去写关于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实践课,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之中找到了大作家的感觉,也在一片欢呼声中盲目的冲动着要开始撰写自己的经验之谈,好像真的自己是个育儿专家似的。
有了想法、冲动、撰写的欲望和很多的实践,我欣欣然的似乎看到很多网友点赞的样子,网络的背后无数的崇拜的眼神,支撑着我虚荣和高傲的内心,愈发烘托着我像个高大上的母亲。
但是。
思来想去之后,我还是觉得在开篇很多的实战分享之前,还是很有必要把我自己认识到的关于学龄前儿童培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一直努力去企及但始终未曾达到的目标分享一下,让大家在开始各类实践之前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
有了目标,就是有了理论指导,再加上有针对性的实践和长期的训练,在幼儿时期构建孩子的数学思维就算是有了基础,当然这样的训练和学习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我看过经历过和很多朋友孩子的幼儿生活来看,有很多私立幼儿园开始小学的教材开始进行教学,很多家长还欢呼着这样的幼儿园很好的论调,再我看来总是有些存天理灭人性的味道。而女儿所上的北京的优质幼儿园,在数学启蒙上有较为全面的教学,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如果不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孩子的短暂记忆很快就会忘记。
所以至此至今,我才逐渐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而很多父母做不到,不想做,所以才会把孩子推给各类辅导机构,当然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做这话一点不假,但是在早期孩子开发这件事上,我还是坚定的认为,父母多学一点,就算是和专业机构形成优势互补,也是有必要的。
回归正题。
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因为受到孩子年龄段特点的影响,父母在早期开发时不能只为了开发数学思维或者数学学习技能,而更应该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情感认知和态度及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多个方面展开,如果割裂对生活的指导和认知的学习,注定是无趣和无意义的。
工作中我喜欢制定KPI来考核自己对时间和工作内容的完成程度,如果说早期数学启蒙也应该有KPI,那么这KPI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早期数学启蒙认知方面的目标。
A:生活中感受到数和量的关系,理解物体的形状、数量、空间关系、时间、简单的规律等方面的经验,在认识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请不要问我加减法应该学到哪个程度,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在学前阶段能准确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20以内的加减法,就已经足够了。)
B:孩子学习运用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发展孩子的思考、逻辑思维、全脑思维及适当的表达方式,情感交流和探索的能力。(实际问题包括内容很多,比如购物,对身高的认识、对大小多少的认识等都是数学应用)
二:情感目标
A:情感目标很玄乎,应该包括孩子对生活有很大的热情,对生活中的数、形、量、空间和时间的兴趣,喜欢参与各类数学游戏,具有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热情也有很多方面,比如我的女儿喜欢研究各种树叶的形状,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对数学的理解之后的情感应用)。
B:在情感认识上理解数学只是一种技能,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才更重要。(比如跳房子游戏中有很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孩子要掌握其知识,是必须要通过参与合作和交流)
三:实践目标
A:孩子具有一定的兴趣使用各类道具,比如拼插类游戏、拼图游戏、积木游戏,其实都是各种数学应用道具。
B:孩子具有做事认真,爱思考,懂得坚持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这些是目标,在儿童早期数学熟悉中,有了这样的目标认识,就能避免自己一味的强化孩子的加减法学习来提升孩子所谓的数学成绩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当然,每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特定家庭环境,对教育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作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最信任的伙伴,帮助孩子构建数学思维,从而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欲望,应该是早期儿童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当然,不仅仅只有数学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的学习都是跨界的,在数学学习中识字很重要,理解很重要,对自然认知很重要,所以要想孩子相对的优秀和自信,父母是必须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的。
一直有父母希望我写一些关于怎么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的文章,很抱歉,我没有心得体会,加减法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任何一个孩子,只要耐心的进行强化魔鬼训练,都能成功,我不太希望孩子被压迫,被魔鬼训练,所以在生活中也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加减法学习,就没有太多的心得,为此很是抱歉。
本文中提到的一些早期数学学习的认知目标得益于前两年学习了刘淼先生主编的《幼儿数学教育》的纯理论教材,在实践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是一本高等教育的早期儿童数学教育的纯理论文章,我在有着很多的实践基础上才读出了其中的一些真谛,所以很难相信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二十岁左右的孩子还未为人父母就能感知到其中的精髓,这也就会导致很多早教机构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开展的没有章法的重要原因。
有了实践,再去读名家的理论就会形成理论和实践互补的认知,也给了我很多新的体会。所以,要想孩子学习态度端正,父母持续学习的劲头不能丢。
预告:
下一篇文章将更新关于小班、中班、大班的年龄段孩子的数学学习的具体目标。
再下一篇开始更新实战指导。
因为工作原因,何时有时间来写,得看工作安排。
我会尽力而为,尽快完成。
=====================================================
补充说明:
早期儿童数学思维学习的系列文章,是根据生活中和孩子的游戏过程写的一些粗浅的心得文章。
生活中我比较反感孩子上各类辅导班,把孩子搞的太累,还给家庭经济带来一些负担,所以就一直希望孩子在学龄前愉快的玩耍为生活基调,在这些玩耍中在我能有效管理到的地方尽量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延伸,孩子觉得有趣还无意识学到了很多内容。
当然很多人说我为了孩子做了很多,但是这远远不够,培养孩子的路上,我只希望她成为心智健康的普通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如此。
要让孩子获得更简单的快乐,让孩子未来更具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习惯是得从小就开始培养,这同样要求父母大量的学习过程(其中甘苦自知)。
活到老,学到老的折腾心态不能丢,父母没有大量的学习就自然无法对孩子展开各类辅导和玩的学习,所以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起点,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只要开始永远不迟。
这些文章都源于生活和自己的理解,因为是非专业人士,更希望和大家多交流探讨,为能持续的给孩子更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欢迎各位交流沟通,也欢迎各位专家老师进行指正,并给与更专业的指导(QQ:81442621).
第一章: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理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