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幼小衔接亲子关系米小妈妈 |
分类: 学做父母 |
幼小衔接:放手孩子更独立
文/米小妈妈
“妈妈,这个学校不好,厕所都没有卫生纸,我都不敢在学校拉便便。中午我们都睡在舞蹈室的垫子上,没有小床,没有柜子什么都没有。”女儿在抱怨这所私立民营学前班的硬件质量。
“妈妈,这个学校和六一幼儿园比起来差多了,没有操场,每天就让我们坐着看动画片。”如果说抱怨没有卫生纸和独立睡觉的小床,这抱怨每天老师让孩子们坐着看动画片大概是抱怨的软件指标了。
是的,08年10月出生的女儿今年无法入学,虽然内心也极度纠结,但是最终还是本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让女儿选择了离家近的学前班。
其实也比较了好几个,在家庭各种硬件指标的限制下,离家近的这个学前班最为合适,也知道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必定是比较糟糕的类型,但是这是最无奈情况下的选择。
“没有卫生纸,就自己带吗,有什么了不起,妈妈上班也自己带卫生纸。”女儿抱怨厕所没有卫生纸时,我告诉她自己带。
“别的小朋友都是睡的垫子,别人能睡,你也能睡,妈妈在单位中午也是睡睡袋,也是在地上,没什么了不起的。”女儿抱怨没有独立的小床时,我告诉她妈妈也是这样。
“没关系,在这个学前班你最主要的任务是每天开心的玩耍,吃的饱饱的,多认识一些好朋友,别人看动画片你也看呗,反正每天晚上回家不是和妈妈有一起学琴和英语的时间吗,没事的。”女儿抱怨在学校专门看动画片时我这样告诉她(实质上我猜测她是喜欢看动画片的,只不过学校放的“米奇妙妙屋”动画片她看了很多次,不新鲜罢了)。
是的,这所私立小学的学前班,从硬件和软件并没有达到我和孩子的预期,但是人生总是有很多无奈之事,让孩子适应不一样的环境也不是什么坏事,本着这样的情绪我一直给女儿积极正能量的鼓励和暗示。
女儿在幼儿园时,我想尽一切办法和老师多方沟通,为的是老师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实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女儿在老师的贴心呵护下像公主一样生活和成长,被赞美、鼓励、得到积极的表扬甚至我能掌控她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
每一次委屈的流泪、学校的搞笑事、新朋友的家庭八卦是我和女儿在某知名幼儿园生活的写照。
而如今,就连中秋节这么重要的节日,我也告诉自己坚决不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和女儿的老师沟通,而给予她特殊的关照,不再去帮女儿构建朋友圈,不再关注她在学前班的一举一动,不再过多的过问她在学校的情绪波动,我相信在她6岁这个年龄档口这些都应该是她自己能处理的事。
“hi,甜心,今天在学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吗?”
“hi,宝贝,今天认识新朋友了吗?”
这样的互动取而代之“hi,宝贝今天在学校得到小红花了吗?”这样功利性的互动。
在有一个星期的实践基础上,女儿不再每天秀她得到的红花的数量,也不在秀她是因为什么得到了红花,这是基于我给她的正面的信号“得红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得不到也没关系。”
为什么非要在学校因为吃饭吃的快而就要被表扬呢?为什么因为在学校睡觉时不说话就要得到表扬呢?为什么就是在学习看动画片时不吱声就要得到表扬呢?
她应该为自己每天开心的去学校和回家而得到表扬,她更应该是因为每天认识新朋友而得到表扬,而非单纯的在学校听话、乖符合老师认定的好孩子的样子而得到表扬。
“宝贝,这学前班跟在六一幼儿园不一样,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想上厕所要自己去,想喝水自己喝,没有人会给你擦屁股,也没有人会问你渴不渴,你自己可以的。”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狠心”。
“你是可以的,妈妈相信你。”这是给女儿唯一的信号。
从女儿所具备的素质而言,我相信在应试教育上,女儿即使今年读一年级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学前班这一年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上小学找的托管班。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女儿有详细的学习钢琴的计划、有相对完善的和我一起的旅行计划,也有和我一起进行英语启蒙的学习计划,更有参与很多家庭劳动和社会生活能力锻炼的规划,这些才是我关注的重点。
“你行,你可以,你要去积极的表达,你要去跟老师和同学们积极的互动,而不是写多少作业,得多少大红花。”
“好吧,孩子,你真的可以。”
是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构建社会初步认知,我想我也是可以的。
成长路上,你必须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