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村庄系列之一:回不去的故乡

(2014-09-01 12:42:43)
标签:

情感

乡村文学

亲子关系

学做父母

我的村庄系列之一:回不去的故乡

/米小妈妈

   趁着暑假的尾巴,带着女儿回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父母还生活在那里,在城里的房子空置在那里,他们说:“等退休之后就不在农村生活了,这农村的院子里的七七八八也不必太上心去收拾,反正在这里不会住的太久了。”这是父母的论调,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如此。

   “等小二子考上大学了,就好了,到时候想吃吃想穿穿。”这是十多年前父母的论调。

   “等他们在北京都安家落户了,我就真的推到了这三座大山了。”(三座大山分别为我的太爷爷、爷爷奶奶、我和弟弟)

……

这些七七八八的论调一直在持续,只不过换了各种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不仅仅是一个在乡镇生活的普通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愿许,更见证了在这十几年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百姓的焦灼和矛盾。

十多年前,和我的父母一样,左邻右舍都期盼着孩子能通过读书谋个未来,父母所攀比的我们所努力的都是以读书作为最高的荣誉和对自我的肯定。

十多年之后,当读书不再是唯一出路,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时,大家不再希望孩子按部就班,能在社会生存下来就是最高的期许。

如果说有变化,是的,一直在变化。

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对父母的理解都在变化。

如果说没变,是的,作为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百姓,他们从来都未关注过我们的幸福指数。

孩子在城市生活的是否幸福,工作的是否幸福开心,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

“孩子,你们在北京生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身体。有了身体才有了一切。”这是我的父母隔三差五就要念叨的陈词滥调。

“你们可不能失业,要是你们没工作了,我们就没钱养老了,看病也看不起了,会被别人瞧不起的。”这是我的公婆。

比起父母对我们身体的关注,作为生活在农村最底层的普通农民,他们对儿子媳妇的要求是这样的直接和赤裸。

不仅仅是他们,我和先生的很多同学都是如此,靠着儿子养老、靠着儿子带来家族的荣光,靠着儿子给与他们一切,如果混迹的风生水起能有足够的养老资金,这是一辈子最大的收获,如果不能则儿孙不孝这儿子也终究白养活了。

他们都没有错,是这个环境造就了他们如此。

如果连儿子都没有了依靠,那么他们的老年势必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说这是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从农村走出来的很多孩子的责任问题,这一切好像都存在很多不公平和不理性,但是追问起源头是什么?我们却又无从答起。

“这河里的水是彻底不能用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十年八年,这鱼米之乡就真的只剩下个空名号了。”父亲凄凄的感慨。

“我记得我小时候,这河里的水可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现在连个鱼苗都看不见,这一个个的化工厂、这一家家的养猪大户,都把这河水搞废了。”我也随着父亲的论调莫名的伤感起来。

“镇上在建自来水厂,这地下水不净化实在是没法喝了,以后你们就别在北京买鱼虾吃了,我在老家买了冰好了,直接跟大巴车送到北京。”父亲听我说起在北京吃鱼都能吃出药粉味,立马接上了茬。

“你不知道,某某中学每年高中毕业生当兵的、考军事院校的一个也考不上,不是成绩不行,而是他们的肝普遍都比正常人的要偏大,医生说了就是这些化工厂闹的。”父亲连连摇头。

“这是最基层的农村已经这样了,你再看看北京,整体雾霭笼罩,还能去哪里呢,都一样,适者生存吧。”我安慰着父亲。

“怎么没地方去,你们努力工作,以后也跟表哥一样移民走不就得了,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喝干净的水……”父亲对我们的未来倒是有要求。

“人家那是亿万资产,我们呢?开什么玩笑移民,想移民就移民,中国还没人了呢。”我反驳着。

“他媳妇,这前前后后的村子里,但凡生病发现的,就都是癌症。肝癌、胃癌、食道癌、子宫癌、肺癌,已经有十多个了,以后我死的时候直接咽气,你们没负担我自己还少受罪。”闲聊之中,公公感慨着。

“你老人家肯定长命百岁呢,你把村子里前前后后跟你一般大的都伴死了,你食道癌开刀都十几年了,现在不还活的好好的吗!”我也很真诚的对公公说着,伴死是指很多跟他一样生病的都死了,或者一样年纪的都过世了。

“我到了这70多的年纪,是白赚了。这开刀后的近20年,都赚了。他们都死了,我还活的好好的呢,现在我就像树上的枯叶,什么时候落下还不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就掉落了。”经历了几十年的病痛,公公对生死倒也淡然。

见过了太多次的病痛、抢救、手术、吃药维持,先生对公公这番话道也很淡定。

“他手术那年,我高中二年级,我在内心一遍遍的想着要是父亲死了该怎么办?这些年每一次病病歪歪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的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某次酒后先生坦言。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吃五谷杂粮还能不生病,你我都一样。咱们认真工作多赚点钱,让他们活的体面点。”我安慰之。

“你是个好媳妇。”他拥抱着我,满身的酒气,一脸的真诚。

是啊,还能咋样?这是我们的责任,与生俱来的,不可抗拒且无法抛弃的责任。

“人家大名家媳妇又怀上了,马上就该生了,据说这次是男孩呢!”母亲又开始习惯性的絮叨起来。

经历过备孕、胎停、手术的我,甚至觉得母亲这番话有些刺耳。

“你就看人家有孙子心理不舒服,羡慕嫉妒恨起来了吧。”我大咧咧的回敬母亲。

“不是羡慕嫉妒,是安全,你不知道一个孩子多危险,多孤独,多没依靠,以后老了你们自己也会孤独的,不要你们生的多,2个足矣,趁着我们还年轻还能帮衬你们一把,赶紧的。”母亲习惯这样的催促,我也习惯这样的淡定。

“这不是身体还不好吗?会生的,从9月份开始就开始锻炼身体,等着争取明年再给你带个孩子回来。”实在是烦躁,我言简意赅的回复了母亲。

“小周马上也准备怀孕了呢,她表姐家的孩子10岁车祸没了对她的刺激很大,再生个孙子就好了。”小周是我弟媳,母亲也在变换着各种方法暗示自己媳妇趁年轻再生一个。

“人家不是已经答应你,房子买好了就生了吗!别一天到晚催,跟农村婆婆似的。”我告诫母亲。

“我本来就是个农村婆婆 吗,这退休了在农村生活跟农村老太婆有什么区别吗!”母亲回敬我。

……

城里呆不惯,农村也没法呆下去了。

如今在鱼米之乡,要吃到点野生的河虾都要靠在早市上抢着来,这农村已然不是多年前的农村了。

归去来之间,是社会在进步发展,是经济在飞速的膨胀,更是环境被恶意的破坏。

这哪里还是回得去的农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