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育儿路上我们的微笑去哪了?

(2014-04-08 11:16:38)
标签:

学做父母

亲子教育

育儿

分类: 学做父母

反思:育儿路上我们的微笑去哪了?

/米小妈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就丢了她的笑容

是不是有人不小心把她的笑容偷吃掉了呢?

要不就是妈妈自己,把笑容嚼了又嚼,

然后咕噜一下咽进肚子……

雷奥坐在厨房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妈妈

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就没有微笑过了呢?

一天、两天、十天,雷奥自己都不记得了!

这是法国作家克里斯汀.彭佩伊的《她的微笑去哪儿了》的绘本故事的第一段话,在昨晚的晚安故事时间中,女儿窝在我的怀里听完故事后提出自己的质疑:“妈妈,我也觉得你的微笑变少了,到底去哪里了呢”?

是啊,作为父母我们的微笑到底去哪里呢?

如果静下心来反思我们成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和相伴成长的路上,我们的耐心被课外辅导班、被孩子学琴、被孩子不听话、被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消磨殆尽之后,我们对孩子的微笑也越来越少,在整个大环境中我们变的疯狂、急功近利甚至有些变态。

在这场你追我赶的争夺战中,我们渐渐的偏离我们的初心,在孩子的养育的路上,我们甚至开始有些变态,追求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优越表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米小,你知道让王老师教你学钢琴妈妈费了多少劲吗?王老师的学费多贵你知道吗?你不好好练,王老师怎么带你去他的演奏会?”清明假期的某日午后,女儿坐在钢琴前磨叽了半小时之后,我忍了又忍的怒火终于爆发。

女儿无助又无辜的眼神看了我几眼之后,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继续练,哭也没用。”我声嘶力竭,我丝毫没有顾忌女儿的感受,那些往日和女儿一起练琴时的美好时光和女儿快乐的表情全部被我践踏。

这是女儿学琴路上的一个插曲和片段,女儿对钢琴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大部分时间她都是积极主动的在学习自己去研究她能懂的能弹的老师没有教的新的曲目,但是在耐心被磨灭之后,我看到了可怕的自己。

我“强迫”女儿练琴的理由是因为找到好的钢琴老师不易、学琴的费用不低、时间成本很贵,甚至还包括对公公婆婆不能来帮衬一下的抱怨和愤怒。

就这样,对孩子失去耐心,我的微笑也没了,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也许在每个家庭中都会如此吧,我认为我属于相对克制的比较好的80后母亲,在自我情绪失控的很多瞬间,女儿成为我情绪宣泄的窗口。

要不是为了她,我何至于此,很多瞬间,这成为我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在此导火索的基础上,对先生我开始横眉冷对,继而将自己因为家庭、工作和完全没有自我的生活完全归结到对公公婆婆的怨恨上来。

“妈妈,你笑的时候很漂亮,不笑的时候很丑,我上中班就知道了没敢说”。晚餐时分我和女儿都恢复了冷静和平静,女儿喝着稀饭嬉皮笑脸的说。

“是啊,不笑的妈妈很丑,可是爱哭的孩子也很丑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趁机对女儿进行教育了一番。

“那以后你不许对我凶巴巴的,我也努力不哭了”女儿牙尖嘴利的回应她自己的诉求。

“成交”我斩钉截铁的说。

“成交”女儿举起右手和我击掌盟誓。

这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对孩子的承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也许我们都太没有耐心了,我们需求的太多了,回想当年我们孕育他们时,我们也只是满心的希望她们是个健康的孩子就足矣,为什么他们出生之后我们的要求就越来越多了呢?

也许这是每个母亲都该反思的课题。

于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也开始对自己有了提升的要求,希望这一切都来的不算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