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一面生活:带孩子回老家过年

(2014-01-08 13:38:34)
标签:

春节

情感

学做父母

育儿

分类: 学做父母

另一面生活:带孩子回老家过年

/米小妈妈

这年味终究是越来越淡了,春节的假期除了亲朋礼貌且带着若干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和聚会之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期待的内容了,它成为我们甜蜜的负担。

对于孩子,他们对除夕的期待甚至都没有对圣诞老人来的浓烈,圣诞老人会带来他们想要的礼物,而对于女儿这般五六岁的孩子,压岁钱也只是他们能看却不能花的一个体现成人之间往来的礼貌性数字。

为此,每年我们总是要疑惑,这年的气氛和味道到底去哪啦?

大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是要和先生合计归乡的大计划,这在城市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随和感知越来越没有环境,而在江苏的农村,似乎还能看到点淡淡的影子,大家贴春联、做四喜丸子、蒸各色的馒头、为孩子们准备新衣、压岁钱、放鞭炮……所以每年轮番折腾来回,其实也只是为了自己和孩子能感受这即将一点点消失的传统,更感受来自父母和公婆各种温情疑惑无厘头的唠叨。

比如,我的母亲大人肯定会唠叨着:“你们在北京这吃的也不好、穿的也不好、喝的水都带着一股漂白粉的味,还是把家里的这些绿色健康食物带过去吧,怎么也够吃个把月的……”。而我的公公婆婆则肯定会把先生拉到一边叨扰:“我们家三代单传,不能光听媳妇的话,没了个原则……”,而我却傻傻的乐呵呵的装作不识破他们的阴谋或者秘密。

总之,归乡过年,带着若干的需要表达的情感,也成为我们每年的必修课。那些该感谢的四邻相亲、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朋友老师、父母及家中的各位长辈,随着自己年龄越长越成熟,也就愈发的需要某种表达,而这些表达都需要支出,为此大家都在讨论春节归乡是一趟甜蜜的负担。

女儿在老家有一大群的好朋友,这些日子她已经开始为好朋友准备各种的礼物,对于爱分享和表达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证明她的存在感和在城市生活的见识所带给她的那点虚荣心,而我大抵上都会给与她充分的尊重和满足。

与女儿同步的进行的是我的年终采购,从公婆到父母到七大姑八大姨,这也真真的成为我每年的甜蜜的负担,其实说负担也着实没那么夸张,对长辈的尊重和这份情谊才是我们更看重的,当然很多人也会礼貌性的给予我们一定的溢美,比如:“你们小夫妻很能折腾、你们小家庭搞的有声有色”,甚至还有一些比如:“你们两口子,未来肯定都好着呢,当了官,发了财可不能忘记我们这些亲戚朋友哦……”,于是我们的心情也会明艳艳起来。

你看,我们总是虚荣着的,这样的一种被需要或者被大家认可的情感,如果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大概已经跨越了生理、安全、社交的需求上升了对尊重的需求,而这虚荣的背后是否也带着些许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呢?你看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孩子一起健康且体面的活着,能给家人更多的物质和情感的满足,这是否也属于每年必须来回上千公里折腾的背后一种力量和精神?

因为爷爷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过世,在我个人成长的经历中,似乎总是欠缺一些爷爷奶奶的贴心的关爱,而外公外婆带着很浓郁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且相聚较远,这份祖父辈分的情感缺失也是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去体味和感受的,就算是公公婆婆身上有着再多我不喜欢的习惯和一些表面违和接受的情感,他们也毕竟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为这份基因的传承,我也应该让孩子和他们更亲近一些才是好的。

这淡淡的年味和这丝丝温暖的情感,以及那些小小的被满足的虚荣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一种动力,在社会我们历练、成长、成熟,在职场我们尔虞我诈,而唯独这对父母和孩子,我们才是真真的善良。

另一面的生活,从城市到乡村。

另一面的情感,从剥离到融合。

另一面的温暖,从疏远到贴心。

另一面的滋味,从爱到深深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