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跳楼家长教育幼儿教育育儿 |
分类: 学做父母 |
让孩子学会“不要脸”式的成长
文/米小妈妈
昨日傍晚,成都一名10岁男孩从30楼坠亡。警方初判为自杀。现场遗留的课本上,孩子留下遗言:“老师我做不到,好几次我都下来了。”记者了解到,男孩昨日因和同学扰乱诗歌排练,被老师要求写检讨。(新闻来源:广州日报官方微博)
我们都太爱孩子了,我们恨不得全天候24小时陪伴、我们恨不得将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我们恨不得自己孩子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棒的孩子、我们恨不得孩子上尽所有的辅导班……而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似乎疏忽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需求,而家长应该给他们则是正确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而在这之前,家长要做的则是要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之下,生命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我们爱孩子,到最后我们爱的是什么?是希望他们成为我们的影子、孩子爱他们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面子来找寻自我的存在感?这是所有家长要反思的。孩子受不得一点的压力、一点的挫折、一点的被排斥,孩子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的能力弱归根究底都是家长的责任,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他们虽然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心理辅导,而纵观如今的中国教育大产业,在应试大背景的前提下,就算老师会照顾全班孩子的感受,老师也没时间一个个的去心理辅导。
说说我自己做教师那两年的感受,2003年第一年工作时,班上的某个孩子(高二年级学生)因为和父母吵架,在学校要跳楼,那时好在我和学生年龄相仿有不少共同的语言,百般劝说孩子从楼顶下来了,后来和父母沟通才得知,该孩子的父母在家吵架的时候,也经常拿死相威胁,不是上演跳楼秀就是喝农药或者是喊着要去跳河,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孩子自然是上行下效。
再看看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可能是因为我的结婚生子的年龄在一线城市算起来相对较早,在女儿学校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已经三十好几或者年近四十,极少数还有五十好几的,这群家长中的很多人(请注意是大班的孩子)每次接送孩子的过程中,从家里的汽车上下来就抱着直至班级门口,放学背着回家,好几次我和女儿在校园里蹦着走,女儿的同学还以此来打击女儿:你妈妈放学都不抱你,你妈妈肯定不爱你。
你看,连这五六岁的孩子对爱的理解就已经刻骨铭心的认为父母是应该的、父母的娇惯才是爱,那么孩子怎么才能正确的认识爱和人生呢?孩子无法认识没关系,重点在家长,家长甚至也如此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
女儿入园的过程,和在中班学习的第一年,也遭受了很多的挫折,三岁之前女儿在老家跟着外公外婆上学,来北京之后她就是班级最土的小土妞、朋友最少的土妞、不会玩PAD、没出过国的土妞,为此她的朋友很少,很多次女儿都这样说:“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我没朋友了……”,我则告诉她:“他们爱跟你玩就玩,不玩就拉倒,你自己主动去找朋友呗,就算是他们都不跟你玩,你还有爸爸妈妈、还有静静姐姐等等好多老家的朋友呢,有什么了不起”。
很长一段时间“有什么了不起”成为我和女儿之间经常说的口头禅,后来经过我和孩子老师各种的良性互动,女儿在幼儿园和班级的朋友相处的很融洽,甚至还有好几个小男孩跟她“求婚”了呢。
我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应该成为在孩子遇到困惑或者烦恼甚至挫折时的口头语,有什么了不起呢?就算是我们成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的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适应,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什么了不起。
事件的背后我们希望这样的新闻永远不要出现,我们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挫折教育,学会“不要脸”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