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信家庭教养孩子幼儿学做父母育儿 |
分类: 学做父母 |
警醒:儿童自信不等于行为没有教养
文/米小妈妈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80后父母的崛起,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更看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会忽视孩子的应试能力,既然在地球上这个古老的国家生存应试是一种基本能力,那么自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会马虎大意,除此之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在任何场合能做到张口即唱、即舞的自信画面,这也是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各种体验的终极目标。
什么是自信,怎么样才能在自信和教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几天之前我会在生活中拿女儿和某位朋友的孩子进行比较,比如我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看看某某阿姨家的谁,只知道一点就会全表现出来,你明明会很多东西,跟陌生人说话时,还会害羞的低着头……”,女儿有时候会委屈的看着我,有时候也会奋起反击。当然在每个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我相信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谁都不会反对,我认为女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除了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些许的紧张和不自信。
当然,这自信和教养之家,用时髦的话说,还差着十个礼貌的距离。此体验在和我的某位好友的6岁的女儿A接触之后感触更为明显,我想在今后和女儿的交往过程中,我应该是不会再拿女儿和别人进行比较借以希望能达成刺激女儿或者提升女儿的目的了。
在女儿的眼中,A一直是她进行自我比较的对象,这比较的当然是A的好看的衣服、玩具、糖果以及可爱的发辫及头饰。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作为一个6岁的女孩,A在任何场合都充满了自信,跟谁说话都可以很大声、在父母的公司也表现的跟在家里一样,因为A的父母在公司有一定的职务,A在公司即使很多时候表现让大家觉得很烦躁,大家也都会用孩子表现的真好进行礼貌性的恭维。
当然,我也是属于那种礼貌性的恭维。
直到某天,我搭载着A一段20分钟的路程之后,我对这样的过度的自信开始产生了怀疑。
从上车的那一刻开始,A一直不停的大声吵闹,大家尖叫着告诉我和女儿她收获了哪些衣服,并在后排不断的用双脚踢我的驾驶座,在我严肃的告诉她我在驾驶,请保持安静否则驾驶员容易开车发生危险的前提之下,A还是继续她的自信的表演,直至下车。
当然在朋友圈子之中交流之后得知,A的表现一直如此,当A的父母带着孩子到公司之后,不管在会议室还是在领导的办公室,A都是这样自我的表现着。
我们一致认为A的自信和表现力在6岁的孩子圈子中属于超常发挥的那种类型,A属于典型的孔雀型性格,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A一般自信一点,但是对于A的不分场合的自我表现,我们还是带着深深的怀疑,自信并不等于没有教养和规则,自信也不等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环境一味的展示自我。
有如此的感受并不因为自己的孩子在自信方面表现不足产生的嫉妒,也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某次做了我的车之后不好的表现让我产生反感,其实我很喜欢A,也知道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一,不可能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能表现非常优秀,A非常自信,只是在很多时候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希望世界的焦点是她这样的性格,也不一定是健全的。
育儿的过程就是当你看着别人犯错,或者自己犯错之后的总结,希望和天下的父母共勉,在对孩子进行各种能力培养时,前往别忘记了对孩子的原则和规则教育,以及适度的告诉孩子,我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要适度的顾及别人的感受,否则过度的自信、过度的表现自我、不分环境的表现自我,总会让人感觉孩子是否在教养方面有所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