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户外育儿丛林探险日记植物动物 |
分类: 米小的丛林探险日记 |
丛林探险日记一:认识丛林中的植物
图文/米小妈妈
对孩子的教育每个母亲和每个家庭都会付出自己认为的全部,而这些全部的爱随着物质社会的极大丰富,很多家庭给孩子的爱变成了对物质的极大满足,反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最基本的亲近。
因为和先生对物质生活一直没有太强的欲望,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基本尊崇能力范围之内但还保持适度的原则,为此女儿在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总体表现还尚属良好,虽然对很多的物质也带着强烈的欲望,但是又知道对物质不能被一味的有要求。
也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各种植物都有着强烈的亲近感,为此在城市中生活也会经常带着女儿到森林中探险,带着女儿寻找各种可以食用的浆果、蘑菇、野菜,观察各种蜘蛛、多足虫、蝴蝶、蜻蜓以及各种植物不同的植物叶片、树皮落叶年轮,为此女儿在自己的朋友圈子中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的像个经常玩户外的“驴友”似的,给自己的小朋友讲那些关于动植物和自然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邻居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兔子,女儿说,兔子最喜欢吃蘑菇,为此答应女儿到森林中找蘑菇喂兔子,女儿也甚为欢喜,丛林探险有很多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材料的准备:
①
②
③
④
因为带女儿经常去的是北京的某沙生植物园,纯户外的性质还不算太浓,因此如上的装备已经足够。
本次丛林探险的目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经过和女儿在藤蔓植物和各种杂草丛中的摸索,丛林探索收获很多,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和亲近自然带来的乐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图二:高中低的植物分布,藤蔓植物的出现以及可食用的浆果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图三:在草丛中发现了可食用的一片浆果林,我和女儿兴奋极了!

图四:为了让自己的指甲变成五彩的指甲,女儿在丛林中寻找各种不同颜色的牵牛花,对不起宝贝,牵牛花其实染色效果并不好。

图五:女儿在树林中追着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下奔跑,鼻头少许的汗滴和快乐的笑声,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图六:丛林中采集的可食用的蘑菇、各种不同的树叶、浆果足足一篮子,女儿很兴奋,我也很开心,和女儿约定下次等到雨天之后再来寻找更多的蘑菇。

图七:原来希望能找到一只大刀螳螂,可惜一直也没有找到,只好和女儿扮演螳螂自娱自乐。

图八:北京的天空,这样的蓝天确实让人兴奋。

图九:和女儿发现了一片可食用的野草莓,女儿说自己是猴子,可以趴在地上吃草莓。

图十:收获的除了这些可见的物质之外,那些无形的才是我更看重的。
当然除了这些既定的目标全部完成之后,还收获了和女儿一起的亲子快乐时光,女儿也知道了一些在丛林中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技能,知道了蘑菇一般都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树林深处和背阴面,也知道了丛林中部分的浆果可以食用,更是在我们的引导下,知道了对动植物要关爱,对自然要更尊重,吃饭不浪费的观点,虽然这些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是只要她意识到对自然要关爱的道理,就一定对她的生活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
在丛林中女儿问我:为什么蛇莓长在草地上,蘑菇长在树根下,而牵牛花要爬在树上,大树却能长那么高,而对这样爱提问的女儿,对当妈的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告诉女儿这一切都和气候和太阳公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太阳公公的温暖的阳光照耀到的地方就能生长一些喜欢阳光的植物,在太阳公公照射不到的阴暗地方,就生长着一些不喜欢阳光的植物。
为什么还有植物不喜欢太阳公公呢?女儿疑惑不解。
就像你喜欢巴拉巴拉小魔仙,而妞妞妹妹喜欢爱探险的多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欢,而每个植物也都有自己的喜欢呀。
你看,大树只有长的很高,才能接受更多的太阳公公的照射,叶子才能长的更好,小鸟才能来做窝,而小蘑菇如果长成跟大树一样的蘑菇树,没有叶片,鸟儿怎么做窝呢?
长成蘑菇树有什么不好,我们可以在蘑菇房子里玩啊,女儿再一次偏离了我的引导。
对于植物的分层、气候和阳光以及地形对植物的分布造成的综合影响对孩子来说是太深奥的学问,对于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浅尝则止的了解即可,同时通过阳光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让孩子学会辩证的看待世间的生态存在即表现形式,对孩子的世界观养成也是有帮助的。
当然除了阳光,地形对植物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女儿对这一自然规律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她并不理解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孩子进行总结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能力培养都是有助益的,当然这需要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有着较为细致的耐心。
因为在江苏我们也会经常到丛林中玩耍,女儿就会问:“为什么在老家蛇莓都是在河边才能发现,北京的丛林中蛇莓很多”?“为什么爷爷家门前有很多的水杉树,而北京的丛林中一棵也没有?”“为什么爷爷家门前的小河里有莲藕、茭白、菱角和青蛙王子,而北京丛林中的小河里什么都没有,水还是臭的”。
对于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除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对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之外,人类的行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只需要告诉她:“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方,水里的植物和陆地上的植物是不一样的,高山上的植物和平面上的植物是不一样,告诉她这个道理即可,当孩子再再长大一些,可以告诉孩子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植物的分布会有意思,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都会随着生长的高度不一样而有不同”
在这一次的丛林探险过程中,女儿大概的了解了在低矮树丛中生长的蛇莓、浆果和在阴暗潮湿地方生长的蘑菇以及杂草,还有能高高生长的大树,对她来说已经足够。
当然在丛林的观察中,女儿还是有很多自己的困惑,比如女儿问:小河中的水草为什么不能长在岸上,大树如果长在河水中会不会被淹死,小河边的野草为什么都长的肥头大耳,我们在河边看到的青苔为什么在沙地上没有的这些问题,如果要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来解答,那么就应该是地形的分布对植物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很难理解地形是什么概念,只需要告诉他们:“丛林中植物有自己的分布,有自己的家,有些植物只能长在河水中,有些植物长在河水中会被淹死,在水分充足的河边小草喝足了水就会长的肥头大耳,而那些被口渴的小草只能长的很瘦小”。
当然丛林中除了河水中植物和沙地的植物有不同之外,女儿还观察到在山坡上和山坡的背面植物也有不同,在山坡朝着阳光的那一面的鲜花开的特别漂亮,而在背阴面的植物叶片长的很大很肥,这些虽然没有从“高山、平原、丘陵、雪地”等显著不同的地形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对孩子有冲击力,但是在丛林中这些细微之处,只要细心观察,也能感受到不同的地形对于植物的分布有不同的影响。
把孩子交给平板电脑和各种游戏,不如身体力行的带着孩子在户外观察动物植物并在观察的过程中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运动,孩子被晒的肤色健康,奔跑的过程中感受到阳光和微风的魅力,这也许是最好的一种亲子游戏了吧。
如果非要总结带着孩子进行户外丛林探险有什么益处,总结起来大概有这样的三条:孩子更快乐、亲子关系更融洽、学习到部分的户外生存原则对成长有一定的益处,当然在我看来,我认为最有收获的还是第一条,孩子更快乐,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