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博士,你到底有多笨
(2010-05-21 15:43:47)
标签:
海归女博士生活社会关系米小妈妈校园 |
海归女博士,你到底有多笨
文:米小妈妈
海归这个词,对于我这个平庸之辈来说,有点高山仰止的意思,别人是大山,我是山脚底下的小草。对于海归这个词的最原来的认识来自于我亲戚家的小欣,小欣是我四舅家的孩子,其实这个四舅并不是我妈妈的弟弟,是我妈妈的大弟弟即我大舅的女儿的舅舅,也就是说,这个四舅是我舅妈的亲弟弟。因为四舅位高权重,在某银行任职高管,小欣便是我们这群孩子中第一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孩子,小欣比我小一岁,小时候在省城生活,很少到县城来,他比我大舅家的孩子大几岁,故而每次大舅家的孩子穿了什么名牌的衣服,大多都是小欣穿过的不要了的。那个时候我还跟弟弟坐在稻草堆上发感慨,这个四舅真是的,好得我们也是亲戚,怎么不想着把他儿子不穿的那些名牌也给我们几件呢?牢骚归牢骚,这个舅舅实质已经远到千山万水之外了。
小欣09年回国,拿着某大学的硕士学历找不到工作,后来在他老爸的关系网之下,进了某市的银行任一个据说非常有前景的职位,我大舅家的孩子,本科毕业,也在这个关系之下,进了某银行的不错的职位,看淡了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这年头,原来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只有感慨,自己多努力一点,以后也能为女儿铺点好路子,岁内心如此想着,但是还是更愿意和那些靠自己奋斗的人打交道,不是因为清高,也不是因为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看过的事情多了,很多事情自然就看的很淡然了。小欣说着一口不知道什么味道的英文,也许是我的英文太差,反正,我不怎么听得懂。但是人家的生活也很好,年轻的未来的银行的高管,比起我和先生的艰苦奋斗,生活应该幸福很多,我也希望他们简单幸福,毕竟在资源为王的年代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们的资源。
关于小欣,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一个留学生,后来同学中也有一些出国留学,部分女孩子嫁在当地,移民出去了,很多男孩子娶了当地的姑娘,定居海外,偶尔的联系也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对于他们的生活了解的不是特别的多。
工作中前前后后接触过1个海归女硕士,2个海归在读博士,可是,就是因为她们,改变了我很多的对于海归都是人才的看法。
白是我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海归,当年,我刚进那家企业的时候,白顶着德国留学归来的硕士学位的光环,晃荡在我们这群土老帽之间,接受我们的朝拜和供奉,后来因单位做的是电子产品,很多次需要去德国某知名的行业展会参展,公司让白去展会做专职的翻译,白拒绝了,因为她说,她的德语不很好,做翻译做不了,一个在德国生活6-7年的海归,听不懂德语,我们诧异的同时,她的光环也在渐渐的褪去,再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德国,研究生是随便上的,只要你能修好学分毕业即可,白在德国连本科毕业都没有结束,那些德国海归硕士的证书都是伪造回来的,难怪她连基本的德语都说不了。
后来白参加了国内的成人高考,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言专业,成人高考本来就很简单,白请我去考试,我犹豫犹豫还是拒绝了,介绍了专业的考虫,据说,好几年过去了,白也快拿到那个学校的毕业证书了,这次是真的。
艳是我接触的第二个海归在读博士,对于硕士博士这些头衔,在小时候的父母的教育下,觉得那个就是金子招牌,如果再加上是海归的话,那么就是24k纯金的招牌了,艳应聘来公司做前台,据说她在国外学的是营养学,拿着2k的薪水,鼓吹她的留学生活,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再盲目的崇拜了,后来,艳嫁人离开了,据说她嫁的男人在北京因为拆迁是个典型的富二代,挺好的。
木子是我接触的第三个海归在读博士,从英国学习营养归来,面试时候,就那自我介绍的不流利的英文,就让我很反感,介于公司需要海归博士充当门面只用,木子,在公司做着助理,拿着3k的薪水,晃悠在我的眼前,偶尔洋夹土的冒出几个流行的英文句子来,自信而乐观,挺好的,我说。大家为了某些目的走到一起,为了生存的,为了打发时间的,木子说,她上班,就是因为闲在家里怪难受的,她上班也不是为了钱,就是她老爸觉得她老待在家里怪不舒服的,介绍她去的那些国企,被他拒绝了,她要在外面混混,享受幸福人生之后才去那些单位养老,原来,木子也是有背景的。说不定木子的老爸跟大老板之间本来就是朋友呢,安排的面试本来也就是一个过场。
下午,老板没来公司,木子理直气壮的走了,一个招呼也没打,一个简单的文案的翻译也没做好。这些都不重要。本人我也只是职场的一个棋子,管别人如何干啥呢?知道自己要什么,就ok了.
这三位海归人才是我亲生经历并相处过的,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的感觉,于是对先生提出的多年后送女儿出国留学的想法也就犹豫起来,到底留学留到了什么,我想,古人讲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满瓶不动半瓶摇,大凡有真知实学的海归人士,一定不会把他的留学经历摆在嘴边,对谁都讲着海外迷人的生活。我想,我接触过合作过的很多人里面,一定有很多是海归人才,但是他们没说,我不知道,事情做的很好,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