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3月10日 《健康报》座谈

(2009-03-30 19:09:52)
标签:

三聚氰胺

配方奶粉

食品安全

陈君石

美国

健康

分类: 谈食品安全

2009年3月10日,《健康报》邀请我和几位专家就“婴幼儿结石与配方奶粉的关系”专题座谈。全文:“后三聚氰胺时代直面奶粉信任危机”。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31941171

2009年3月10日 <wbr>《健康报》座谈

【节选】

后三聚氰胺时代直面奶粉信任危机

本报记者 孟庆普 金 宽 闫立新

    三鹿问题奶粉的阴影还未散去,多家洋品牌奶粉又相继陷入“结石门”。虽然目前各方检测均证实新一轮的奶粉风波与三聚氰胺无关,但“结石宝宝”数量的增加却无法消除家长的疑虑,有人甚至质疑检测结果。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配方奶粉还能不能吃?如何看待婴幼儿结石与配方奶粉的关系?如何尽快恢复消费者对配方奶粉乃至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信心?为传达科学知识,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3月10日,本报特别邀请国内临床、流行病学、食品安全、营养等领域的部分权威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

    流行病学调查面临很多困难

  今年2月初,国际著名品牌奶粉多美滋陷入“结石门”。据报道,目前已确认身份的“结石宝宝”超过百名。多美滋陷入“结石门”事件还未落地,洋品牌惠氏等又成为下一个被怀疑对象,美赞臣、雅培等洋奶粉也被质疑。虽然质检部门检测证实这些奶粉中不含三聚氰胺,但家长们仍然疑虑重重:孩子出现结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三聚氰胺外,奶粉中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否也能引发结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认为,当初三鹿奶粉事件处理中,B超检查曾起到定性作用,稳定了当时的局面。但一旦进入真正的病因研究阶段,或者涉及不同品牌奶粉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仅有B超诊断结果远远不够。“而且,不少孩子是当初大面积筛查出来的,现在已没有症状,很难追溯病史。”

    陈君石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婴幼儿肾结石正常发病率方面的数据。从国际上看,报告发病率在十万分之几到十几。以此来推算,某一个品牌奶粉如果覆盖到10万个孩子,出现几例结石病例并不奇怪。如果覆盖到100万人呢?出现几十例结石病例也是符合自然发病率的。所以,现在的情况“不排除孩子本身有结石,和奶粉恰好碰到一起了”。  

  希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陈君石说,目前我国配方奶粉中成分的添加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国家标准。其审批程序是,生产企业先就添加某种成分提出申请,并提供足够的证据,然后经专家委员会反复审核确定后才允许添加到奶粉中。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年时间。在配方奶粉标准方面,经过最近几年的多次修改,标准日趋完善。特别是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由卫生部牵头,对以往由不同部门制定、内容不太一致的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随着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正式施行,质量监管体制将更加完善,我国对乳品安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乳品的质量会越来越好。

  陈君石强调,配方奶粉成分的添加,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有效。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添加成分必须申报,不在允许范围之内的物质,未经批准生产企业绝对不能随意添加。

  消除消费者疑虑非一朝一夕, 政府、科学家、媒体都不能缺席

  如何把政府行动转化为百姓的信任,引导妈妈们走出奶粉安全恐慌?陈君石认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来自于全社会思想的统一。如果大家都觉得什么都不安全,那中国就没得可吃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应是科学家、政府和媒体共同合作,理性引导公众,用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的食品安全确实有一些问题,但基本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

    举例说,前不久美国生产的花生酱被细菌污染,死了9个人。美国的媒体和老百姓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美国媒体绝对有报道,但是非常客观,老百姓也不恐慌;百姓从媒体了解到的事实是,哪些品牌的花生酱出了问题,哪些品牌的花生酱已宣布召回。媒体并没有说美国市场上的花生酱都不能吃了,只是部分不能吃了。大家心态很平和。反观国内,消费者神经绷得非常紧,媒体也比较敏感,“在如何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食品安全事件方面,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走的路还很长!”

   食品类的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必须正确区分事件的性质。在奶里加三聚氰胺是刑事犯罪,光靠公共卫生解决不了。把三聚氰胺这类事件排除在外,对于一般的食品安全事件,目前的信息交流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政府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讲话。”现在消费者得到的消息绝大多数来自媒体,与真实信息有差距。“对于乳制品的苯甲酸问题,政府的动作就比较快,在第一时间出来讲话;蒙牛特仑苏的问题,政府出来讲话了。抛开是否把问题讲透了不谈,起码政府讲了,有利于还原事实真相,这就有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