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 《健康报》座谈

标签:
三聚氰胺配方奶粉食品安全陈君石美国健康 |
分类: 谈食品安全 |
2009年3月10日,《健康报》邀请我和几位专家就“婴幼儿结石与配方奶粉的关系”专题座谈。全文:“后三聚氰胺时代直面奶粉信任危机”。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31941171
【节选】
后三聚氰胺时代直面奶粉信任危机
本报记者 孟庆普 金 宽 闫立新
今年2月初,国际著名品牌奶粉多美滋陷入“结石门”。据报道,目前已确认身份的“结石宝宝”超过百名。多美滋陷入“结石门”事件还未落地,洋品牌惠氏等又成为下一个被怀疑对象,美赞臣、雅培等洋奶粉也被质疑。虽然质检部门检测证实这些奶粉中不含三聚氰胺,但家长们仍然疑虑重重:孩子出现结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三聚氰胺外,奶粉中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否也能引发结石?
希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陈君石说,目前我国配方奶粉中成分的添加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国家标准。其审批程序是,生产企业先就添加某种成分提出申请,并提供足够的证据,然后经专家委员会反复审核确定后才允许添加到奶粉中。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年时间。在配方奶粉标准方面,经过最近几年的多次修改,标准日趋完善。特别是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由卫生部牵头,对以往由不同部门制定、内容不太一致的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随着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正式施行,质量监管体制将更加完善,我国对乳品安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乳品的质量会越来越好。
陈君石强调,配方奶粉成分的添加,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有效。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添加成分必须申报,不在允许范围之内的物质,未经批准生产企业绝对不能随意添加。
消除消费者疑虑非一朝一夕, 政府、科学家、媒体都不能缺席
如何把政府行动转化为百姓的信任,引导妈妈们走出奶粉安全恐慌?陈君石认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来自于全社会思想的统一。如果大家都觉得什么都不安全,那中国就没得可吃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应是科学家、政府和媒体共同合作,理性引导公众,用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的食品安全确实有一些问题,但基本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