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金融脱媒”(一)

(2011-11-30 18:4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行业

   ( 转载自 心悦向日葵)

   “金融脱媒”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另一种看法是,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当通常是由于政府机构为了控制或者管制金融中介的增长而出现某些干预,并且这些干预是为了削弱金融中介在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优势,驱使金融转移与商业业务进入别的渠道时,则我们说反金融中介行动出现了,与此同时造就的金融脱媒业就出现了”。(中国如此)

 

其实我们所说的“媒”包括两个层次:1.狭义上是指银行,2.广义上是指金融部门。

 

另一个维度是说金融脱媒可能发生在“媒”的资产方或者负债方,亦或在两方同时发生:

 

1)负债方的金融脱媒,指资金盈余者的资金不流入“媒”,资金盈余者未形成对“媒”的要求权。

 

2)资产方的脱媒,资金短缺者不通过“媒”获得资金,“媒”不拥有对资金短缺者的要求权。

 

实际上,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也会导致金融脱媒(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

 

金融脱媒的必然性

 

1.居民在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外汇管制或因物价上涨导致存款资产出现负收益的环境下,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为多样化的资产形式,脱离银行等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并持有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直接证券。

 

2.企业为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脱离银行等受到较强管制且融资成本较高的金融机构,直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融资票据等直接证券来筹措资金。

 

金融脱媒的表现

 

1.从居民户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3.从银行的角度来看

1)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3)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       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中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

  

2.       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投资者在交易中有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3.       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

 

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即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账户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

  

4.       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中间业务前景广阔。

 

证券品种的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代客理财的投资风险,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企业资产选择的机会增加,投资的专业性将增加,企业将更多地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现金、资产管理,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

  

5.       脱媒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6.       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大有可为。

 

1)  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存在差异产生了合作的可能。

 

2)  在综合经营仍然处在“积极稳妥”推进阶段、补充外源资本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密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层面的合作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较为经济、快速、可行的选择。

 

中国已从狭义金融脱媒转向广义脱媒

 

2008年开始,中国已经初步实现广义脱媒迹象——固定资产投资中非银行系统、非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迅猛。在这期间,受政策影响,大型银行信贷被迫收紧,但是整体资金供给却相当充足,迫使企业进行更多股权融资。而决策层的政策又鼓励直接融资,因此股票市场融资额自2008年后明显上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其他类别资金比例也有显著上升。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人民币存款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20114月和7月,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存款分别环比减少5702.43亿元和10183.9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分别减少4547.65亿元和4850.54亿元。与此同时,各地民间借贷日益盛行。这一切都预示着金融脱媒已经发生。


中国当前金融脱媒具有明显的滞后主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脱媒”现象,传统的银行经营战略已经不能为银行带来利润,因此当时西方的商业银行都选择了差异化战略,此战略为其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典型的就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现的金融脱媒现象——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通货膨胀高企,但受到“Q条例”的限制,存款利率维持低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存款从存款类金融机构流出,转向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A,H估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