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马》说点啥
(2011-10-04 17:05:18)
标签:
大通老罗小马主角故事娱乐 |
分类: 杂文 |
文、黯歆
早前就在微博里看到英语老师罗永浩玩票拍电影的事儿,自己是盼着,毕竟这群子文人骚客的弄出点东西来始终会引起关注。听闻上映了,有朋友传话说是看着不错,心里也就憋着劲儿想看一看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不巧的是这几天自己一直跟医院耗着,扎点滴玩化验,护士医生轮班献爱心,也没得闲出来。今儿个算是抽出空,看了一遍,想在看第二遍的时候,突然蹦出写点啥的念头,也就作罢。
这部算不上电影的电影其实总体来说还不错,如果按照十分满分的标准,起码在我这能得六分,外加一个不需要家长签字的备注。后面站着一位问了:为啥说这部电影算不上电影呢?算!谁说不算了。就算我说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人家肯定算得上是电影。不过,我觉得称之为电视短剧更合适。故事情节简单,拍摄手法没有高明之处,几处昙花一现的惹人注目,也无非是在延伸情节方面排出的花絮。
戏里由袁成杰扮演的小马,非典型摇滚青年出身,一大段的内心独白透露出的内容无非就是:我是一个因长期尿床而心理产生些问题的文艺青年。这种现象符合大众,不单是尿床和摇滚青年的问题。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令自己不堪于人的小痛苦折磨,小马是尿床的心虚,我可能就是因家暴而过度暴力,你或许是被亲哥摸过屁股就变成了同性恋,这都说不定。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种种渠道排泄自己内心的情节,而这个过程又只能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才能善终,譬如小马的尿床和摇滚。
其实尿床和摇滚完全不搭调。尿床就是尿床,生理问题,没人能治,医生不行,蜘蛛侠也无计可施。而摇滚,是生活方式,是情感宣泄,或者最简单的如小马,是糊口的手艺。罗导可以不要求小马是摇滚乐手,也可以是一位写手、一头演员、一个摆地摊烤串的小人物,都可以。只要他尿床,他就是小人物。而小人物的气息,正是身兼作家和教师的老罗最善于拿捏的定位。那么我们看到的小马为什么是一个会尿床的摇滚乐手呢?我不要脸的擅自揣摩,老罗想要刻画出的是小人物的伟大理想……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朝九晚五,或者晚九朝五,卖手艺卖学问或者卖身体。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关于梦想的美好定义。而现实生活,消磨着、又或者直接掩杀我们心里的梦想。我们看似简单的追求,却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这份努力的付出又未必会换来期望的回报。小马的理想并非摇滚乐手,但他的生活方式却是如此。他向往着求知,探索一切关于宇宙的奥秘,他的理想应当是科学松鼠会的会长,或者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绝非就是摇滚乐手。他心甘情愿的生活于此,任经纪人的摆布,迎合着粉丝,不在乎同行对他们的嘲笑,也拍摄着自己并非乐于其中的写真。但我们又看到,他还会上网查询科普知识,家里放着大量书刊,闲暇之余也会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在于女友初次约会时,更是大动干戈地讲起有关自己理想的知识。这就是生活。你生在其中,选择了一种方式,或许并非自己理想当中的方式,但你要为之努力,努力到自己可以安稳,再去追寻心中的美好。我们都在经历着这个问题,老罗的梦想也不一定就是英语教师。
老罗在用小手笔讲述大道理。道理很简单,心智成熟的人都能懂。怎么样去讲这个故事,并且让人接受,这个才是难题。显然老罗也被这个难题卡住了。小马的生活、爱情、或者际遇的花絮,都是老罗要讲出这个故事的必要课题。这段故事的情节延续,就是一本畅销书的叙述风格:主角出场、主角的生活、主角遇到的爱情、主角追忆往昔、主角遇到乱入、主角的患得患失、主角变成傻逼、主角又走入正轨。就是这么一个延续,延续的有些混乱不堪。通俗易懂确实如此,当成故事看,它就是这么一个谁都会讲的故事。但是,要在这样一个故事上加入太多的大道理,这个道理就讲不大通。这个道理放不进故事中,或者与故事本身存在偏离,变成了保持平行的两条线,你要用两只眼睛分别看,才能仔细看出。但是话说回来,老罗这部片是放在网络上看的,放在网络里就要另当别论了。网友们的智商照老学究来说是有过之而不及的,所以老罗的故事很成功,若是给我爸看,他或许只能看出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少儿不宜了。
电影挺好,台词风趣,老罗,王小山,科学松鼠会,月亮小组,康师傅和娃哈哈的出场,都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定的好评。这种好评不仅来源于网络生活的限定,更加深了老罗要讲这个道理的筹码。一个在电梯里放屁挨揍的人人,一个钻牛角尖扇自己嘴巴子的人,还有出场的许多个形形色色的龙套,都是人,都在这个故事和道理的平行线上走着,每一步都是追求一个问题的根基。
结束语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英语老师,得瑟的拍出一部电影,又进来几个名人得瑟个龙套,加上李呈媛可圈可点出的知性小娘们,这部电影还算是靠谱。别的,我不知道说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