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有多少审计可以重来
(2010-04-29 09:55:40)
标签:
上海世博会会馆跟踪审计一块文化 |
分类: 以国事为重就别哭 |
世博会,有多少审计可以重来
老海
从天空鸟瞰,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安静地撇在地面,当黑夜来临,华灯初上了,却又如一个晶莹剔透的剪纸艺术品。看过电视介绍的都会知道,它是上海世博会的波兰会馆。而沙特阿拉伯会馆同样天工神斧,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都像万里沙漠中的一片沙丘。这就是上海世博会,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童话,每一个会馆都是一个传奇,满园都是绝无仅有的艺术精品。在那里,所有的建筑都被赋予了自己的生命。
下月一号之前,中国人都知道,只有鸟巢奥运开幕式才配用美轮美奂四字。之后,恐怕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上海世博会才真正能够称得上美轮美奂。然而,任何事情办成美轮美奂的同时,其代价也是非比寻常的。更何况,上海世博会还是有史以来的大哉壮哉。
穷人办事要实际,不怕穷酸,怕强出头,一块钱的事多会将就着一块钱办。富人办事则怕穷酸,豪追奢华,一块钱的事也舍得花上一百块办成风风光光。事情大了,一万元的大事情到了富人那里就会变成一百万的风光事。人办事分富穷,国家办事也亦然,一百万的事情国家就可能舍得投资一个亿来。所以,国家能把事情办成美轮美奂也不足为奇。
最在眼的“国家舍得”,可算是政府工作餐里的接待饭。也就是坊间说的“公饭”。五六十年代,国家穷,政府酸,城里的干部职工吃饭堂,乡镇的聚到大树下统吃大锅饭。现在,国强政府富了,乡镇的往城里饭店跑,城里的就往大酒店大饭店大排场的地方钻,五十块钱的“公饭”被升级到五千五万,大奢大侈大浪费。当年在饭堂或在大树下就能解决的政府事,现在就不会了,也不行了,更不能了。穷酸不再,不舍得也不复存在。
随着时过境迁,有着一百多年辉煌历史的世博会早已开始渐失其义,因此也不可阻抗地走向了式微。但在上海,它又“重获新生”,被赋予了美轮美奂和大哉壮哉的中国籍生命。
所有的美轮美奂和大哉壮哉都不是“免费午餐”。上海选择了世博会,同时也选在全国房价飙升的时候。房价猛涨,建材猛涨,工程费猛涨,上海世博会会馆的造价在其建造过程中一路都在经受猛涨,大哉壮哉并美轮美奂兮的行政成本也一路上涨,这样的市场环境分娩下来的总造价自然不会是个“贱儿”。所以,450亿人民币总造价是不用怀疑的。中国人的天时地利,造就了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届世博。
但是,上海世博会所有的会馆除了了永久性的“一轴四馆”之外,包括贵如总投资额9亿多元的日本馆和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沙特会馆,其余的大部分展馆悉将在会后被清拆一空。就是说,这些昂贵的会馆都只有六个月的使用”寿命”。换个角度讲,这些会馆都是临时建筑,它们只需在上海世博会的半年会展期间美轮美奂即可。为什么要拆掉会馆已经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对于建筑商来讲,建造“超短寿命”临时性昂贵建筑无疑就是一个可以偷工减料的天赐良机。
不需抗震,不需防涝,不需坚固上百年,如此超低标准的工程要求加上昂贵非常的工程预算,天下会有建筑商不心动吗?人心是肉做的,不是钢铁做的。建筑商在承建合同上承诺一定忠实履行义务的人心也是肉的,不可能也绝不会像钢铁那样不为可以作弊的百年一遇之机遇所动。更何况,会馆一拆,同时也意味着给工程作弊打上保险,所有的证据都灰飞烟灭,即使偷工减料也从此死无对证。动动歪脑子,让美轮美奂维持六个月,偷偷工减减料,又无审计之后忧,何乐不为呢?
世博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作弊机遇的千载难逢,也决定了工程建造难免不存在严重作弊。但迄今为止,尚未见闻国家审计署或上海审计局发布的任何负面或正面的消息。青海玉树州地震后,国家审计署在地震第二天就启动了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跟踪审计。审计署截至2010年2月底已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移送在审计汶川灾区重建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发现的案件线索7起,其中已有11人被判刑。与此同时,审计署在2009年还启动了对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海世博会是否从招标之时就启动了跟踪审计?是否发现作弊案件?是否有移交司法处理的?如果有审计,如果审计并无发现任何作弊,那么,上海世博会在证明了国强民富的同时,也证明了另外一个惊喜:人心是肉做的,但人性却可以是钢铁做的。
我相信,亿万公民在赞赏国家展示给世界的世博会的美轮美奂与大哉壮哉的同时,同样也在关注着审计行动的结果。因为,有效审计也是国家向公民展示的一种内在的美轮美奂,它同样需要亿万公民的赞赏。
20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