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能宽容温总理忧民情怀里的无心之失吗

(2008-12-24 17:40:09)
标签:

就业

全球经济晰

温总理

中国

文化

分类: 以国事为重就别哭

你能宽容温总理忧民情怀里的无心之失

 

老海

 

 

 

总理有大爱,大爱披天下。

 

在“5.12”汶川地震抢险救灾时,国不幸而蒙大难,民大幸而受甘泽,每个中国人都亲历了温总理身先士卒的大爱之泽,都被泽到了热泪盈眶而下流。和着总理心怀亿民的老泪,天地共泣,日月同咽。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整个中国一次又一次地被我们的总理感动着、震撼了。

 

与那些磨难的日子一起被我们永远记住的,是这个老人在中国西部憔悴、疲惫而饱蘸深情的身影。

 

近日,总理又西行重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在中国西部响起的一个老人为国为民操劳奔波的足音。在长安集团汽车第五厂,温总理呼吁企业尽可能不裁员。伴随全球经济危机而更趋严峻的就业问题,让总理不得不发出了这声无奈的呼吁。民生何太艰!大爱何其深!总理这声呼吁所迸发出来的忧民情怀,完全可以套用杜甫的忧民名句来概纳:“安得企业千万间,大庇天下无业人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然而,这等“大庇”岂是说来就来,说到就到!在今秋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深刻波及每家每户每人,新一轮的大面积下岗带来的维生之艰扑面而来,成了大多数中国家庭无法回避的汹汹巨澜。民生更艰,民心趋乱,新的社会问题也随后将至。解决就业问题,稳定就业人群,自然是消减当前既存和将来即发社会问题的一大良策。听其言语,温总理是在呼吁为民;究其根深,总理的呼吁更是为了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更是大爱披天!

 

大爱虽是大爱,无奈总归是无奈。全球经济危机也同时影响到了中国的大大小小企业。企业裁不裁员,工厂减不减工,这已经由不了企业和厂家做主。市场经济的内在律动决定了企业生存的规模大小,这是市场经济的“死穴”,不是企业老总可以单相思的“快活门”,也不是总理的大爱可以呼吁出来的“欢颜门”。经济危机所导致的遽然缩减的市场需求,必然就将企业的生产规模遽然压扁,劳动力的剩余也必然是遽然剧增,企业裁员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该裁的还得裁,而且还得坚决地裁。迎着经济危机的恶浪逆流而上,企业只有将自己变成一叶轻舟,才能在蓦然回首时找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那种“幸存者”的感觉,才能继续幸存下去。这是企业的无奈。

 

更是我们总理的无奈。

 

呼吁企业尽可能不裁员的忧民心怀,显然已经无奈而“违心”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然而,稳定就业与企业裁员到底孰重孰轻?这个权衡早已在我们总理的心里了然在胸,他比我们,比所有在经济危机狂狼中战战栗栗的企业都更明了市场规律的冷漠与无情,但是,他为什么还要站出来呼吁呢?为什么还要呼吁企业以笨重之身去逆流而进呢?

 

乍听之下,温总理的大爱似乎是过于偏爱,过乎偏爱于民,乃至甚于爱企业。其实,这是总理对企业提出的两全其美的生存难题:如何在尽可能不裁员的前提下去渡过经济危机?总理在长安集团汽车第五厂呼吁少裁员时,就已经给我们企业打了一支强心针: “我们要挺起脊梁,努力转危为机。”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企业该如何谋求出路了。企业挺起脊梁,挺住尽可能少裁员的巨大压力,帮助社会稳定就业问题,与国家一起同舟共济去渡过这段困难时期,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这难道仅仅是总理的个人愿望吗?

 

这是一个全社会同舟共济的时代,个人在舟上,企业在舟上,国家在舟上。我们都要逆流而进,都要挺起脊梁,同进共退。我们已经接受过汶川地震的考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接受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2008-12-24  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