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如猪,你乐呼呼!
(2008-06-26 13:43:53)
标签:
阿哥废墟畜类老美猪八戒朱坚强文化 |
分类: 我强打起精神 |
我不如猪,你乐呼呼
老海
就为一头猪说上两句,这猪有冤上身。只是有点不对头,要找骂。“骂”了不少人,如今倒为一头猪鸣锣开道鸣起冤来。遭人质疑和暴詈早在意料中,也在所难免。有人会骂,活得不耐烦了!就为一头猪!怕你猪都不如!所以就先小人后君子,先奉劝别骂到畜牲之类的字眼去。我都给畜类留点面子了,你就不给人类留点面?再者,不就是替猪八戒的徒子徒孙鸣个冤嘛?而且就只一猪孙。更何况有冤上身的这头猪还有个动听的名字——“朱坚强”。比猪八戒好听,也可爱。
非要找个冠冕之由来脱骂,那就冲那动听去。不知你接受否。
-
不待你骂我不如猪,我先认了,那“朱坚强”确是强胜于我。我说的是待遇,灾后重生的待遇。也强胜于你。那倒霉的范跑跑就更别说了。打从5.12大地震的废墟中活过来,这猪就给“刀下留猪”了。这是非猪的待遇,是猪界百年不遇的造化,却给这“朱坚强”猪阿哥遇上了。幸哉。灾区当下的物资必是匮缺得很,灾区人民必是久不知肉味久不闻肉香了。这猪阿哥能在嗷嗷待哺的灾区里继续活下来,也算一奇迹。36天埋于废墟的劫后余生是一幸,重见天日后的刀下留命又是一幸。天下的好运气似乎都给这猪阿哥独占了。猪界里要是有会舞文弄墨的,那必是一片赞歌给人类。人猪同安,善哉善哉。更甚幸的是,这猪阿哥从此还多了一个“养之父”。成都建川博物馆决定收养此猪,直至猪阿哥寿终正寝,还给猪阿哥起了那动听的名字,外加一小名:“36娃儿”。一个学名,一个小名,一样的动听,一片“养之父”的爱“子”之心已是不言而喻,连幸福的感觉也是未满已溢。你我何来这等福气!你我若也是36天埋于废墟而重见天日,会有这么一个比母亲还要亲的“养之父”吗?会有这么多人不吝其辞不啬其力地为我们赞美为我们呼吁吗?
我不如猪,你也不如,当然只是不如这幸运又幸福的“朱坚强”。平日里,我们若是要争取些什么东东,还不是一条疲于奔走却又无疾而终的命!“朱坚强”就不一样,它不需吭声,不需四足之苦,但它成功了。猪是不懂得成败的,这“朱坚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福过你我。
-
有句人话蛮有理,也蛮适于猪阿哥身上。“福兮,祸之倚也。”依我早日之算,猪阿哥的“神气”必是不日而亡。果然,就有人要为人类打抱不平,要还畜类一个砧板肉的“公道”。“人就是人,猪就是猪!”“”朱坚强”只是一头猪!”呵呵,有人吃起猪的醋来了,要逼迫猪阿哥的“养之父”六亲不认,要摘掉“朱坚强”这顶帽子,要磨刀向猪了。这猪阿哥的好日子恐怕是不长了。猛然想起,宋祖英的《好日子》不是为猪唱的。猪也够可怜的,连一支歌都没得享受。
-
猪不需要精神食粮,它不需要音乐,它只需要一个属于它的围栏,只需要每日里的简单又重复的猪食,它就可以安乐生存了。当然,是我们人类需要它的生存。
需要它的生存,那是为了研究它的生存。一头在废墟下存活了36天的猪,无疑是我们研究地震与动物课题里的尤为重要的活标本。简单的看待这头猪的生命力,那是对科学的一种轻视与忽略。仅以废墟下的猪栏空间和震后的几场雨水来解释这头猪的存活,那不是一种科学的治研态度。废墟下何以存活?何以不感染致命细菌?猪身上感染上的非致命细菌有几种?经历地震后的猪存在什么变异?灾后余生的猪在未来时间里的存活长短和存活能力究竟何如?……如是这般的问题,不都该加以即时研究和跟踪研究吗?
人类对地球的研究,不都是从一物一石一人的最微小单元素开始的吗?有人要说了,抗震救灾为大,猪研究事小,小题大做就免了。这不是理由,是推脱,是麻木,是一盲,当然是指科学。
-
猪就是猪,所以只能唤之猪阿哥,这就够了。因为够亲切了。人畜相安,相亲切一下也无所谓。“猪界英雄”倒是无谓之赞,倒是不必,也是一无聊。只是猪阿哥的活标本功用,我们却不能无谓地浪费。浪费了,就可惜了,就有人要笑话我们中国人了。不信,不妨将之送人。若是将之送与老美,人家恐怕必是连声谢谢,必是如获至宝的,说不定,人家还乐呵呵的用一只功夫熊猫来感谢咱呢。老美可是不知“救猪一命,胜造浮屠”的佛道。老美不懂佛,但懂科学。
-
留得猪哥在,不怕没研究。这该是“刀下留猪”者没喊出来但该有人听到的呼吁。既名之鸣冤,就算呐喊吧。
当然,呐喊不是为了一头猪,只是因了一头猪。
200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