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秦希燕刑事诉讼法修改杂谈 |
分类: 两会日记 |
见证刑诉法修改
|
秦希燕代表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献计献策
湖南日报记者
刘文韬
文
“秦代表,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提出的观点很有建设性,多数我们已经吸收采纳,有些我们还会认真研究。”3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步入人民大会堂,准备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预备会议,迎面走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对他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表示赞许。
19页简报专期刊登建设性意见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工作近30年的全国著名律师,秦希燕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法学功底。去年12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特意邀请了他列席会议。
按照会议惯例,每位代表一般发言10分钟左右,然而秦希燕却发言2个多小时。
“草案中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这里应将"可以"改为"应当"。"可以"就麻烦了,这样就可以录也可以不录了,应该规定必须录音录像。而且录音录像还要全部全案移交,一切证据与录音录像不一致的,视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发言中,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秦希燕就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滔滔不绝地提了47点修改建议。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条件、审查批捕听取律师意见、羁押必要审查……秦希燕对这些问题均一一进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员的充分肯定。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简报以长达19页的篇幅,编发了一期专刊,对他的发言进行了全文刊登。
今年1月16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又召开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专家座谈会,再次邀请秦希燕到京参加。会上,他又被安排了1个多小时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刑诉法修改与公民权利保障息息相关
自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秦希燕积极为完善立法建言献策,提交议案建议。本次人大会,他又准备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等建议。
他告诉记者,作为调整国家追诉犯罪的程序的基本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看似只与犯罪人相关,其实与每个公民的权利保障都息息相关。
“想想看,倘若国家机关公权力不受控制,那么任何公民都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而受到无端追诉。因此可以说,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保障人权的需要,是严格规范职权机关行为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当事人尤其是刑事被追诉人权利的需要。”秦希燕说,“我准备就强化刑事被害人救济、增加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合理的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等问题,向大会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