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台山南山寺

标签:
山西五台山南山寺 |
分类: 国内游记 |
转完五台山台怀镇的几座庙宇,我又前往了镇南2公里远山腰中的寺庙——南山寺。2019年10月7日,南山寺也入选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南山寺整体建筑群是由三座寺庙整合而成的,整个寺院共分7层,下三层原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原为善德堂,上三层原称作佑国寺。寺庙的主题建筑始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明代时被称为大万圣佑国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道光九年(1829年)又加扩建,改称极乐寺。民国年间,东北姜福忱等人进行改建,将三座寺庙合并,总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南山寺现存建筑多为明至民国年间遗构。
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宝殿所在的大四合院,这里是南山寺的主院,坐北朝南彩绘一新的是大雄宝殿。大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墙壁上满绘佛传事,从乘象投胎到涅般八十四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为明代原作。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亲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出了大雄宝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仙女奏乐”、“诸葛亮收姜维”、“张飞战马超”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松下问童子、岩石采药,绚丽的石雕刻就足以让人心叹不已,加上木雕,每一处都是独具匠心,五步一格,十步一楼,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遍观南山寺内,各个殿宇形式结构特色不同,两侧栏板望柱上雕人物,花卉,鸟兽,故事等图案。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各殿檐下,木雕图案精致,饰以彩绘贴金,更为富丽堂皇。这里最大的特色便是融合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南山寺有精美的石雕刻,也是最富园林特色的寺院。站在寺内高处,四下眺望,整个寺庙依山势建造,高低错落,层迭有致,如亭台楼阁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