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建筑与造像的集大成寺庙——大同善化寺

标签:
善化寺大同大雄宝殿辽金造像五龙壁 |
分类: 国内游记 |
以前来过山西大同七八次,都是由于工作的目的。当时得空去过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而对城里的木结构建筑寺庙没有关注。这次山西行来大同主要就是看古老的寺庙。大同的第一站就是去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根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由寺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寺庙。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并经该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
1961年3月,善化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来到善化寺门前。首先看到的是门前的一座五龙璧,它的等级仅次于九龙壁,也是权贵的象征。五龙璧主要分基座、龙璧以及顶部,五条龙形态各异、张牙舞爪,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威武的龙的形象,原本这座五龙璧并不在这里,修缮的时候迁移至此。
善化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后建),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山门后的三圣殿同为金代所建,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架椽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大殿立于约1.5米高的砖砌台基之上,前设月台。在三大殿中,三圣殿的屋顶最为高耸,正脊较短,垂脊弧度很大,曲线漂亮,独具一格。其门窗配置与山门几乎一致。檐下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梁栿上施彩画,据说可能为明代所作。
三圣殿内中央三间砌扇面墙,其上绘有简单的佛像背光。前立佛台,上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与两尊胁侍菩萨泥塑,皆为金代塑像,但经后世重妆,略失原貌。在扇面墙背后还有一尊韦驮像,为明代所塑。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文字优美,书法苍劲古朴。
三圣殿后是东西相对的两座二层楼阁:文殊阁与普贤阁。文殊阁为近年复建,普贤阁则是原汁原味的金代遗存。1953年落架大修时,人们在普贤阁梁架上发现了“贞元二年一行造”的题记,即普贤阁建于1154 年。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普贤阁造型简洁古朴。其外观看是两层,实则中间有一暗层,上层与暗层及下层的柱子用叉柱造连接。
沿中轴线走到最后,终于到达寺内唯一的一座辽代木构建筑:大雄宝殿。这座大殿逃过了辽末战火的浩劫,实为万幸,到了金代,也得到了圆满大师的修葺,其中柱额、梁架、斗栱都还是辽制。大殿立于高3.3米的台基之上,左右为明万历时增建的钟、鼓二楼。
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十架椽,庑殿顶出檐深远,尽显恢弘气势。大殿左右还有两座朵殿,为明清遗存。大雄宝殿为善化寺的最大殿宇,并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
殿当中只开三道板门,外檐斗栱规整,皆为五铺作。大殿明间与左右稍间设门,四壁无窗。檐下斗栱五铺作出双抄。殿内正中有平棊藻井两间,藻井前有平棊三列。藻井内也有方形与菱形的平棊,绘有莲花,两边斜板上绘佛像,三角背板绘凤。藻井本体分两层,下层为八角井嵌于方井之中,上层为截顶圆锥体,顶部圆中绘二龙戏珠。整个藻井一共用56朵斗栱,可说是雕刻精湛,其形制、手法属典型辽代形制。
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绘壁画,其中西壁为《七处九会说法图》,南壁为《准提佛母法会图》与《弥陀法会图》,内容带有密宗色彩,同时构图与一些小细节也表现出辽金壁画的特征。很可能清人保留了辽金最初的图像,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重绘与改动。
大雄宝殿内共有34尊塑像。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金身如来五方佛。五方佛从东到西依次为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为密宗的配置。佛像面容饱满、前额宽大突出、肩背宽厚、呈吉祥坐、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神态生动、雕饰精美。五座佛像都是金代的原作;佛像前有两尊胁侍菩萨像与两尊弟子像,其中弟子经后世重妆。两尊菩萨面相偏长方,身体平直,体态粗壮,据说为金代所塑。
大雄宝殿内部结构除了中间的顶部有精美的藻井外,其余也都是“彻上露明造”,加上本身的大体量。因此走进殿内,也能明显感觉到空间的空旷高大。开阔的室内空间,高大的佛坛与佛座,金黄的背光,让正中央一字排开的金身五方佛尽显高大肃穆。不得不说,大雄宝殿在这一佛教道场的设计上非常成功。
无论是建筑还是造像,善化寺可谓是尽显辽金时代的豪放风范,同时也不乏南北文化的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