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世美和秦香莲并不是真的夫妻关系

(2014-02-11 08:10:13)
标签:

香莲

移情别恋

再次

全剧

豫剧

陈世美和秦香莲并不是真的夫妻关系

  陈世美和秦香莲并不是真的夫妻关系
                    文/聂鑫

 

    提起陈世美,千百年来,那可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负心汉、无义男。直到如今这婚姻自由的文明社会,只要有男人移情别恋,就会被骂作“陈世美”。而与陈世美相对应的秦香莲则是被千古传唱的冤妇怨女,直到如今仍然被世人同情。
    我们对陈世美和秦香莲的了解是通过戏曲有所认识的,关于他们的故事最著名的戏剧就是京剧《铡美案》,还有被拍成了电影的豫剧《秦香莲》等。 我不但看过京剧的《铡美案》全剧,而且看过豫剧《秦香莲》,尤其是豫剧名家张宝英扮演的秦香莲,更是凄凄惨惨切切,剧中很多脍炙人口地唱段我都可以哼上两句。我不但看过张宝英主演的电影《秦香莲》,而且还看过她在剧院里主演的《秦香莲》全剧,另外还看过其他一些书籍关于对陈世美的记载。
    陈世美家住荆州,为求功名,奋发苦读,在大比之年,赴东京汴梁赶考,高中状元。随后被皇帝看上,招为驸马,陈世美隐瞒了婚史,与皇姑结为夫妻。
    期间,荆州连续三年大旱,陈世美的父母被饿死,妻子秦香莲领着一儿一女,沿途乞讨,到京城汴梁找到了陈世美。陈世美看在孩子的份上本想认下,可突然又变卦,将他们赶出府门。秦香莲四处告状,无人敢理,后展转告到王丞相处。王丞相遂以饮宴为名邀陈世美过府,席间让秦香莲怀抱琵琶冒充艺人唱曲助兴,意在撮合二人,未遂。此后,陈世美便动了杀心,于是他差家将韩琪前往追杀。韩琪追至破庙,眼看秦香莲无处可逃,必死无疑,这时秦香莲的一双儿女跪地苦苦哀求。韩琪不忍,可不杀秦香莲又没法回去交差,无奈,只好自刎。韩琪死后,秦香莲找到王丞相求其做主。王丞相不敢得罪皇亲国戚,于是又把秦香莲推给了开封府的包丞。包丞顶住压力,冒着丢官的风险,终将陈世美执行死刑。
    且不说这种结果在皇权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否会真的发生,单就这故事来说,我刚看的时候,也认为陈世美死有余辜。可后来我又看了一出戏,而这出戏使我彻底改变了对陈世美和秦香莲的看法。我觉得陈世美既然能做到那么的一个官,素质和修养肯定是有的,他不会无缘无故会背负千古骂名的。果然,在史料中,我又看到了一种不同的说法,原来根据史料记载,秦香莲这个人物只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事实中根本子虚乌有。
陈世美家乡出版的《均州志》、《湖北历史人物辞典》和《陈氏家谱》中记载的陈世美是这样的:
陈世美,字年谷,生于明末,为官在清初。他自由勤奋,好学上进,后来做官时,为政清廉,两袖清风,政绩显著,人品很好,深得百姓的拥戴。
    那么是谁后来制造了他杀妻灭子的绯闻,让他背了几百年的黑锅呢?这要说到清顺治八年那一年的事了,那一年正值陈世美赶京赴考,因为家境贫寒,囊中羞涩、无力担负进京的费用,他的三个家境殷实的同窗便为他提供了盘缠和马匹。结果,这次进京考试,只有陈世美金榜题名,三个同窗均名落孙山。
    陈世美先为县令,后又升为陕西省主考官,掌管着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大权。他的三个同窗想走他的后门,谋取个一官半职,陈世美本着对朝廷负责的态度,婉言谢绝了他们三个。这件事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康熙认为他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将他升为贵州的一个地方的按察使兼布政司参政,不仅官居三品,而且还直接掌握着财政大权,可以说是个十分难得的肥缺。
    他的三个同窗知道陈世美荣升后,再次千里迢迢赶到贵州,要陈世美给他们一官半职,陈世美照样婉言谢绝了他们。三个人绝望之际,心里有了报复他的念头,决定编个戏来丑化一下陈世美,好发泄心里的不满情绪。他们把人们最痛恨的忘恩负义,抛弃糟糠之妻等丑陋恶习捏合在一起,如一顶恶心的臭帽子一样扣在了陈世美的头上,使他背上了千古骂名。
    三人惧怕陈世美追究,有意将戏的背景移到了几百年前的宋朝,并借清官包拯之手用铡刀铡了陈世美。由于该剧迎合了人们嫉恶如仇的心理,又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铡美案》这才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剧,陈世美也成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至于秦香莲,则不过是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