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墓”重蹈覆辙?

(2010-09-02 09:45:53)
标签:

曹操墓

北魏彩陶

赝品

国宝

专家

 忆“北魏彩陶俑”事件  观“曹操墓真伪”争辩

 

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被专家确定为曹操墓后争议不断。我真担心专家们重蹈1992年曾发生在北京的对河南一批“出土”北魏彩陶“以假当真”断定的覆辙。

“彩陶事件”,发生在1992年冬季,北京某些文博部门按专家意见对“出土”北魏彩陶进行了抢救式收购。这是一批的的确确的无可争辩的赝品,至今仍放在仓库里“彩陶事件”,震惊了文物部门,当时在文博界和收藏界尽人皆知,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彩陶事件”虽已过去多时,但在业界仍记忆忧新。这个事件在我2007年发表在《十月》上的中篇小说《赝品》中,做为文学原形,有所涉及。面对今天愈演愈烈的“曹操墓真伪”争辩,重温“彩陶事件”仍有意义

“曹操墓”会否重蹈“北魏彩陶俑事件”覆辙?

现与大家一起重温“彩陶事件”

 

                       北魏彩陶俑

 

大概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一个周末,我和同事在后海地摊,买了两件陶器,两件共花了1200元钱。

一件是战国红陶瓮,腹径 45厘米,小口,口径约20厘米;一件是战国黑灰陶壶,高65厘米,壶上刻有青龙白虎图。刻有龙纹的壶1000元。

我们拿着陶器,兴致勃勃地去文史博物馆,找著名的考古专家贾专家,让他给鉴定一下。贾专家写过不少颇有影响的考古文章和著录,现在是名声赫赫的陶瓷鉴定专家。

我们是第一次接触科班出身的贾专家。

贾专家很自负,谈起考古,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说,他“文革”前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读书时,上课、睡觉常常在墓穴里。我们提到别的专家,他都不屑一顾。在他眼里,他们都是混饭吃的,他们都没文化,是靠打小伙计工,给掌柜的端茶,站柜台混出来的。

他的滔滔高论,把我们侃得晕头转向,我们也似乎觉得遇到了高人。

贾专家说,红陶瓮没啥问题,陶壶上边的图是后刻上去的(后经过研究,是典型的刻纹陶壶,有著录)。

这时,他从里屋给我们拿出一个口径10多厘米,高约六七厘米的三条腿的战国红陶鬲,其中一条腿是断了又粘上的。贾专家说,目前只有日本存有两条腿的,眼前这件是孤品,开价1400元。

我记得,我在后海地摊,见河北人卖过,说是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我知道,那是他从地摊上花几十元钱买的,实在不值那么多钱。但我的同事很有兴趣,他认为是好东西。我说不要,他有些不高兴。他小声对我说,我买了,我回去还你钱!

没有办法,我只好掏钱替他买下。

这时,贾专家又拿出一仿钧窑碗说,你看这件虽是仿品,但很到位,是在我的监制下制作的。这时,我的同事和我都不高兴了。那时,我们文物知识虽然不是很丰富,但起码具备了仿品再好也是工业制品的知识。我们强烈感觉,他有些低看我们了。

又一个周末,我在后海地摊花150元买了两件完整的和贾专家1400元卖给我们的一模一样的战国红陶鬲,送给我同事。我的同事知道上了贾专家的当,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但是,后悔也晚了。

贾专家携夫人和他的研究生在华威桥古玩市场逛地摊,看上了一件完整的青花釉里红天球瓶,上有“大清乾隆年制”款。他和卖主在谈价,我走上前,把贾专家拉到一旁,小声说,这是景德镇仿制的,是赝品。贾专家冷冷一笑。肯定是怪我班门弄斧,在这里竟敢指教他这个大专家。

很快,他们一万二成交了。

贾专家临走时还冷冷地撂给我一句话,要是还有,有多少,我要多少!

贾专家提着货往外走,看来他很满意今天的收获,要回家了。可是,走了不到十步远,他老伴指着摊上一件天球瓶的让他快看,一件同样的青花釉里红天球瓶出现在他们面前,贾专家有些惊慌;继续走,没走几步,他的学生又发现两件同样的青花釉里红天球瓶,贾专家停下来看了一下,没有说话。不过,神色黯然,内心的恐慌已经不言而喻。

他们继续向前走,一行人还没走到门口,就遇上不下十件一模一样的上有“大清乾隆年制”款的青花釉里红天球瓶。

这时贾专家完全慌了神,马上返了回来,到处张望,好像要找什么。他也没有直接去找卖给他文物的那家摊贩。

他要干什么,原来是找我。他要我帮他退货。他原来的不可一世的傲气早已烟消云散,他的头上冷汗不断地冒出。

我本不想理他,看他苦苦哀求的样子,我又于心不忍。我说,我只能试一试,看能不能帮你退货。我与这个摊贩比较熟,几乎每周都见面,初始他摆摊时我们曾有交易,他也让我帮他鉴定过东西,也算有些交情。

我找到摊主,与他费了不少口舌,摊主最后给了我这个面子,退了贾专家一万元。贾专家虽然折了两千元,还是很满意,没有再计较那两千元,还感谢了摊主。他对我更是感激不尽。如果是他自己,他恐怕一分钱也退不回来。

我们退完钱之后,摊主又把老贾嘲弄一番,凭你丫的,一分不退!老贾只能尴尬万分地说,是,是。然后快速离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概是个冬季,一天,贾专家风风火火给我打电话,要我快去北京华威桥地摊,买河南刚刚出土的北魏彩陶俑。他说,我已联合几位著名专家给有关部门建议,国家几家大博物馆要抢救式收购,这是国宝。

这批贾专家所谓的国宝陶俑,在华威桥(东侧)古玩市场(在一围墙内,现在古玩书画市场)。这批东西量很大,来势凶猛。其实,在贾专家打电话前,我就注意到了,但我认为是赝品。我的根据很简单——多。但经贾专家这么一说,我又犹豫起来。物以稀为贵不假,那是指传世。但是,这是成批出土的啊!

我又匆匆返回地摊,花500元买了一件陶马、一件陶骆驼、几个陶人。有件陶骆驼分量较轻,我感觉可疑,走出门外就摔碎了。

啊!原来是石膏做的。只是外面涂了化装土,上了彩。这意味着,这批所谓的国宝绝对是假的是赝品。

我赶紧给贾专家打电话,报告此事。贾专家也很惊讶,他半天才说出话,是吗?啊呀!几个文博单位都买下了啊——这……这可怎么办?!

第二天,我看到某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著名文物专家建议,文物单位抢救收购国宝级文物——北魏彩陶俑》。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等上当和没上当的文物收藏者,纷纷向文物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反映此事,国家文物部门很重视,还派工作组到河南考察。最后得出权威结论,这批所谓的国宝级文物,是个别不法文物商人故意制造的假货,所谓的国宝,是彻头彻尾,无可争辩的赝品。据说,河南文物管理部门还查处捣毁了几处造这批假货的作坊。

贾专家等把文物骗子制造的假货当做国宝,建议国家抢救的事件震惊了文博和收藏界,文物专家大打其眼,大丢其人,贾专家买假货看走眼的事迹到处流传。摊贩们对此也都津津乐道,而且,还演绎了不少版本,把贾专家等人演绎得一塌糊涂。

 

一位收藏家感慨地说,赝品假货也能当真品卖钱,看打眼的还是高水平的专家。既然专家都看不出真伪,真真假假,都能乱糊弄,大家何必不糊弄,何必再踏破铁鞋找古董寻老货。

中国文物市场大批假货赝品的出现,似乎是从贾专家所谓的抢救国宝的事件开始,简直就是一个里程碑。

文博单位买假北魏彩陶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久才平息。

过了很长时间,我碰到贾专家,问他,你们单位那些东西怎么处理了?贾专家若无其事地说,还放在仓库里,不就几百万元吗!如果这批货给我处理,我会卖得更多!

贾专家的回答,我一点也不吃惊,我们当下是生活在崇尚学历,崇尚职称头衔的年代,因为他是专家。

像贾专家这样的专家,我们几乎每周都会看到他们道貌岸然的表演。他们个个口若悬河,旁征博引,玩的常常是真真假假的游戏,把观众搞得翻箱倒柜找古董,让外行人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选自中篇小说《赝品》原载《十月》2007年第3期  原文约3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