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懿贵妃慈禧僧格林沁圆明园咸丰皇帝法国人游记文化 |
《圆明园游记》写于1862年,选载于1864年出版的《环游世界》。即《圆明园游记》比雨果1875年闻世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早11年让世人了解了圆明园。而且从《圆明园游记》文章内容看,这篇文章虽写于1862年,但作者对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有过目睹,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胜景有详细记载。
序:
据史稿载,北京西北,群山连亘,自太行迤逦东趋,若天然屏障,其下陂陀起伏,流泉环带,泉之巨者曰玉泉,东南汇为昆明湖,余支衍曼,散于近郊,春夏之间,萍藻蒲荇,交青布绿,野禽沙鸟,出没翔泳其间,无殊江南风景。
康熙十四年幸玉泉观禾,嗣后遂常幸西郊。迨三藩平定,海内又安,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再度南巡,乐江南湖山之美,就海淀西丹陵,明武清侯李伟清华园故址,命吴人叶陶筑畅春园为避喧听政之所。
雍正践祚复有营建圆明园之举,园在畅春园北里许挂甲屯,康熙四十八年赐为雍邸私园。雍正三年,大礼告成,就园南建殿宇朝署值所,为侍直诸臣治事之地,又溶池引泉,辟田卢,营蔬圃,增构亭榭,斯园规模遂大体略具……。
咸丰十年秋,英法联军,进逼北京,举五世经营与百余年之积蓄,付诸一炬,……
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当时英法联军纠集两万余人,乘军舰由上海进发,借口护送英法公使赴京交换 1858 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批准书,而重燃战火。此时僧格林沁亲王统兵两万在海口设防。并上呈皇上:英法侵略者这次重兵来犯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先前他们曾两度在广州挑起战端 ,但均未达到预期目的。这一次侵略者采取的策略是以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 ”, 而又屡屡节外生枝, 条件愈益苛刻,目的是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爱国大臣纷纷上书咸丰皇帝,请求“罢议和 ”。僧格林沁书奏咸丰皇帝指出 : 英法诸国 “志在精华”和“利我土地 ”,他们此次不惜倾兵重资“岂专为议和换约而来 ?”乞求讲和的结果也只能是 “徒损国威,与事无济” 。
僧格林沁请战:按海口敌我力量对比,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此时大沽前线广大官兵,志切同仇,效命疆场。但若一旦自屈,尚守心涣散,更难收拾。因此“断断不可不战,尤不可不速战!” 。
然而在此紧急关头,清政府的当道诸公,意皆主和,咸丰皇帝迟迟不决计用兵,结果造成“执政主和,疆臣观望”,兵民不知所措的被动挨打局面,痛失了在其立足未稳时的歼敌良机。
在疆臣观望之际,英、法联军攻下大沽口,血洗张家湾,强占通州城,处于不利战机的清将僧格林沁及瑞麟、胜保的人马节节败退。英法联军并未直接攻打北京,而是迳取圆明园,意欲擒获咸丰帝,以提高议和的条款。
咸丰携懿贵妃(年轻时的慈禧)等逃奔热河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强占了圆明园,掠去异宝奇珍后,火焚了这座人民血汗筑起的世界名园。
我收藏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版《环游世界》里选载一篇叫《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简称《圆明园游记》)的法文书稿。书稿图文并茂,内容写圆明园被毁前后。作者(M.G.Pauthier)M.G. 保蒂埃(生卒年代不祥)法国人,著名的汉学家,他出版的诸多有关汉文化的书籍在汉学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将汉字和楔形文字进行比较,提出了中国文明和巴比伦文明有亲缘关系的说法。
《圆明园游记》写于1862年,选载于1864年出版的《环游世界》。即《圆明园游记》比雨果1875年闻世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早11年让世人了解了圆明园。而且从《圆明园游记》文章内容看,这篇文章虽写于1862年,但作者对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有过目睹,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胜景有详细记载。圆明园被毁之后,M.G. 保蒂埃又特地来了圆明园,并面对残景驻足良久,悲愤万千,痛心疾首。回到法国后,看着他收藏的刻印于乾隆年代的精美铜板画,回忆并写下了《圆明园游记》。作者像是一位独具匠心的画家,用极其细腻精彩的笔致,描摹了圆明园融山水园林为一体,风光旖旎的园林胜景,让读者对圆明园巧夺天工,东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叹为观止。他和伟大的作家雨果一样,对侵略者进行了谴责,惋惜地说:“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体现,可它却在点燃的火焰中消失了。”并疾呼:“火烧圆明园的行为是绝对的袭击方式,是野蛮的。所有帝国都不应该再做出类似的愚事。”
有趣的是,作者M.G. 保蒂埃说:“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法国没有参与到火烧中国圆明园这一野蛮的行为中来。”我想,如果M.G. 保蒂埃这段话有些根据的话,那法国充当的角色,大概就是雨果文中所说的“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中的“洗劫强盗”吧!但更大的可能还是作者惧怕来自于当局的压力所致,而笔不由心地为其辩护粉饰。
是为序。
在北京西直门西北方向三十里或者说三古里(法国的一种距离单位),人们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镇子,命名为海淀,这个地方现今仍然存在,当时,就像曾经的凡尔赛宫一样。此地附属于中国的皇家园林,居住着大量的人口,人们仅靠小批量的手工业为生,各朝皇帝均积极鼓励这里手工业的发展。这个镇子里坐落着全北京城最大的畜牧场,同时还有两个四方形的同心围猎区,周围散布着四十余处典型的中国皇家建筑。当时人们根据这四十处宏伟彩色建筑中的其中几处绘制了好多样品图,并且由中国的艺术家将其绣在丝绸上。这些图画曾被装订成册,并可在乾隆皇帝的展览厅里找到它们,你还可以在巴黎皇家图书馆买到这些图画。人们还找到了另外几处风景的手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幅彩色画被收录成册。
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当时法国路易十四在位)选择了北京西北部的这片地方,作为他夏天避暑的圣地。雍正的小儿子乾隆皇帝(驾崩于1769年)在位的六十年中,对这里的宫殿、凉亭、水以及岩石等都做了进一步改良,部分利用了人工手段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在中国帝制初期,我们看到像以上中国皇帝一样的统治者,还有亚洲其他国家的君主,都十分热衷于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大型的公园。
生活在公元前250年的中国著名皇帝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封建帝制。他修建了周长300里的大园林,里面有四足动物,鱼类、鸟类、树木和各国的花卉。据中国历史学家说,园里有超过三万种树木。秦始皇摧毁了许多公园,过度修建了豪华的宫殿。他都是命人事先修建了最好的模型,然后依照这些模型建造出来一摸一样的宫殿。
屋内的设施都有完美的搭配,家具和装饰物的价格都相当昂贵,制作的无比精良。庭院中的花瓶都是大理石的或精美陶瓷的,或是铜铸的。昂贵的花瓶中插满鲜花,摆放于各个通道。屋内的某些特定地方放置了大型雕像,由大理石、青铜或铜铸成,雕像下有刻着图腾动物的基座,以及燃着香的香炉。
我们还可以看到凉亭掩映在池塘里。池塘中有各种水禽,种类几乎赶得上世界水禽的一半。树林里也有各种飞禽走兽,人们可以在那里狩猎。鱼类中大部分是鲜艳的金色,但是还有其他银色,蓝色,红色,绿色、紫色、黑色以及黑麻等颜色以及这些颜色的混合色。园林里有好几处水库,但最引人注目的只有一个。它有广阔的面积,并且周边由非常薄的铜格包围,以防止水库中的鱼游走。最后,为了让人们更加享受,这里还可以钓鱼,也可以做其他有趣的游戏。最重要的是晚上,园里会燃放烟花,整个夜空都会灿烂如昼,照亮每一个宫殿,每一艘船只以及每一棵树木。我之所以惊叹是因为,我很少见过什么东西能远远超过意大利和法国的物品,但当时我们制造烟花的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在海上(一片最大的水池)有一座三裁山。人们可以在海上泛舟,或者驾一艘帆船迎风漂流。遗憾的是,此行我们并没有碰到此情此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那些能激发人激情的东西,比如金、银等,而这些东西现在皇宫中已经没有了。那些外国人是如何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的呢?也许这里只适合神仙生活。当他们住在这里时,他们希望其他人都在遥远的地方。
这里的很多布景都呈花瓶形或方形,构成一些有名的景点。在东面,是“像花的雌蕊一样光芒绽放”的宫殿。在西面,三大水池的水形成了新月的形状。在空白处点缀着绿色的小灯。
石头和云彩倒映在水池中,你似乎可以伸出手,碰触到那松柏与天空交织的平面。鸟儿扇动着翅膀,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间飞舞,(那声音)像猫儿在用六种音调唱歌。著名的鲁班都没有发明出类似这样的建筑,因为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从没看到关于此类的想象。而当他看到这座迷人的岛屿时,一定认为自己曾经的努力都是徒劳。这里的土地植被繁茂,所有到这里来的人都流连忘返,想居住于此,过神仙般的生活。如果一个人拿这里(令人心醉的地方)和黄金宫殿(寓言中提到的)相比,他一定会认为这里较之其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我们引用了伏尔泰的诗句:
我们在这里无法用拉丁文来完全复原这些中国诗句;
请接受我的敬意,中国富有魅力的皇帝;
您的宝座建立在两座山上;
人们都知道,这次灾难是我们的错;
如果您的宝座没有被大火吞噬
请告诉我,北京这些伟大的艺术和巴黎相比是否也有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