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阅读是心灵的漫步

(2016-06-10 18:26:4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大环境及教师健康
一个新教育理念默默践行者!

       爱上阅读的初衷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工作的前三年里遇到了很多困惑。2005年毕业后来到历城二中工作,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的我带班成绩虽然出色,但并未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当学生毕业离我而去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我苦恼于我的辛勤付出为什么学生并不理解?

茫然之下,我想到了书,前辈也一定遇到过我类似的问题。我从书店买回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如饥似渴地读完,书中新颖的观点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终于意识到,工作的这三年来自己信奉的“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的管理法则是多么的粗俗浅薄。自己的眼中只有分数,没有活生生的生命。我只教书却没有育人,我没有尊重过学生,更没有走进过学生的心灵。合上书本,自己的灵魂仿佛被震慑一般,原来还满心委屈的我对刚毕业的这群孩子立即心生愧疚。我终于意识到,除了分数,我没有留给这届孩子的生命任何美好的回忆。

这是读书带给我的第一次心灵震撼。于是,我决定转型,从下一届学生开始,做一个既能教好书还能育好人的学生喜欢的老师。而转型亟需的营养依然要在阅读中汲取,我将李镇西、王栋生、王开东、钱理群、朱永新等教育大家的书几乎一本不落的买回了家。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阅读的享受之中,阅读打开了自己观察问题的视角,拓宽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更新了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

接下来的几年,我真正做到了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角色。当逐渐蹲下身体和学生平等对话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如此与众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无数关于美好的生命故事。而我也更加意识到,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成全孩子生命的美好。学生和我无话不谈,我的价值观也更能很好的影响到学生。学生的每一步前进都带给我无尽的喜悦。当毕业再次来临,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充满依恋。我终于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职业幸福,那就是影响一个人,哪怕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默默的想起你。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获得了学生的爱戴。

随着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教育的短板所在,那就是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而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需要老师也要具备。于是,我的书架上开始出现大量社科类文学类书籍,熊培云、龙应台、张鸣、吴思、杨樾、莫言等知名作家成了我不曾见面的好朋友,我的阅读也开始走出单纯教育的范畴。在值班的间隙我都会随手带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积累的力量很快就能显现出来,班会课上我开设了触摸经典、关注社会等版块。历史上文学中的经典角色的剖析,加之社会热点的点评让孩子对真善美的理解更加深刻鲜活。我坚定的相信:多年后,孩子们会忘记所学的具体知识,但班会课上的这些片段会让他们铭记一生,时刻提醒他们正道直行,做一个高尚的人。

惊喜还在继续,大量的阅读之下,我的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自己的语言更加精练,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搞笑段子层出不穷,我的课堂成了学生每天热切的期待。学生的眼睛不再昏昏欲睡,而是明亮有神。课堂成了师生快乐学习徜徉其间的海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业成绩也越来越好。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提升了课堂的品质。

而另一个阅读需求随之而来,那就是对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关注。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因为家庭抑或缘于成长背景异样导致的另类学生。他们的脾气性格不同寻常,给班主任经常制造意想不到的麻烦。我已意识到,单纯地灌输说教对这些孩子并没有太大作用。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于是,我又购买了几本心理学著作。平时我酷爱收听金山夜话,金山老师出的两本书《听见》和《选择》,我都第一时间读完。这些书给我打开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开始觉得这些孩子不是怪,他们都很正常。我和他们之间的沟通谈话更加顺畅深入,这些孩子越来越感觉我对他们真的很了解。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关键。日久情深,这些孩子的进步令人惊诧,看着家长发来的感谢短信,我的心中荡漾起了快乐的涟漪。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的德育工作达到了触及灵魂的至高境界。
   
长时间的阅读自会催生写作的欲望,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是写作之母。20111215日,我开通了个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ngxuechaoteacher),并写下了第一篇文字。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习惯于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关于课堂的反思,关于师生之间的故事,一篇篇文章被我在键盘上敲击出来。截止今天,在我的博客上已有九百余篇文章,点击量近16万次,获得了同行们的好评,提升了个人和学校知名度。博客成了我和学生及其家长在线沟通的桥梁,成了记录我工作的最好的日记本。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喜欢上了写作,随时随地定格我的思考。

阅读的价值是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从阅读中我们汲取智慧、力量和温暖。我想,阅读也应该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命所在。于是,我开始利用寒暑假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体做法是,我列出长长的书单,要求每个学生假期中至少读两本,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开学后我检查,并在班会课开设专门的鉴赏时间,分享读书的快乐。学生起初有点抵触,但真正读过之后,学生才发现这种心灵的游走远胜于外出旅游带来的浅显认知。渐渐地,班级内读书风气蔚然成风。我坚信,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就会一辈子改不了,自然也会受益终生。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引领更多的人走上心灵之旅,提高乐了生命质量。

如今,微博微信的兴起,让阅读进入碎片化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厚厚的书籍,一开始我极不适应。但看着朋友圈中转发的一篇篇精彩文章,我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不可抵挡。于是,我关注了很多教育大咖的微信公众号,包括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蔡朝阳的《噪声》等,这些作者非常勤奋,每天都会发送一篇文章。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微阅读的便捷与快速,好多文章我会第一时间转发并收藏下来,好的段落更会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档中保存下来。每节课的幻灯片上我一般都会打上一段这样的话,让学生看后反思良久。

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懂得了分享的力量。

《聊斋》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苦读,经典作品读了一篇又一篇,整整一本书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实在无聊,就想吓唬他一下。于是,鬼故意喘着粗气,跺着脚而来,那声音简直地动山摇,可是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充耳不闻。鬼实在太受伤了,怒气冲冲把一张黑乎乎的大脸伸到书生眼前。那书生不慌不忙,用毛笔在自己脸上涂抹了一下,问鬼:“你的脸有我黑吗?”鬼有点羞赧,但还不肯认输。突然就地连翻了100个跟头,形如闪电,气势汹汹。

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到,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

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的发黑,黑的发亮,无言而退。

阅读让人胆大,让人智慧。阅读者无所畏惧。

阅读,乃是心灵的漫步。我会一直在阅读中走下去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