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生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2016-06-10 17:47:24)
标签:

健康

情感

教育

分类: 校园暴力

窗体顶端

中小学生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www.taihainet.com 

 

台海网2015121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梁张磊/图)

    连日来,关于河南南阳一名15岁学生熬夜写作业猝死课堂的消息被热传。在校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睡眠时间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这一问题总是那么让人无奈。

  那么,在早就开始实施最严减负令的厦门,情况又是如何?孩子的睡眠时间被挤占了吗?他们的作业是否也多得让人心疼?

厦门背景 教育主管部门几次三番重申减负令

  厦门义务教育阶段各校按规定该布置给学生多少作业量?厦门市教育局其实早就有所规定。

  2011年,厦门市教育局就发文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而其他年级各科作业量也都有明确的参考标准,例如语文科三四年级学生当天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总时间不超过2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35分钟等。

  2013年,厦门市教育局还出台了一系列史上最严减负令的规定,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都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其中小学低段依然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

  此外,双休日、节假日的作业量也被列入了严控范围,而且每学期只能考试两次。

  针对当时许多学校私自将早读时间提前延长、层层加码的做法,最严减负令明确要求,小学早晨上课时间是800,初中上午750上课,由此以保证学生睡眠。

  201511月,市教育局下发了一个关于规范作业管理的通知,重申了对作业量的时长控制,再次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作业的质量。同时明令禁止了一些学校将家庭作业转嫁到家长身上的做法。

  另外,由于普高并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减负要求也不同,比如规定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不能超过3课时等。

执行情况 许多学生每天作业量依然远超规定

  从这些规定看,厦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应该很幸福,只可惜,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老师都能按规定办事

  采访中,集美区一所公办小学的学生家长说,孩子才上四年级,每天回家至少都要做两个小时的书面作业,这还不算手抄报、PPT那些孩子根本无法自己完成的家庭作业。

  该家长抱怨,特别是到了快期末考的时候,经常是语文、数学每天都各有一张试卷要做,就跟高中的题海战术似的。孩子每天吃完晚饭就趴在书桌上,基本要到10点多才能完成,都把孩子累得病倒了!

  而每次教育主管部门在重申作业量规定的时候,也总有家长会冒出这么一句:我只能表示呵呵了。一位已经习惯了被布置大量作业的学生家长说,他的孩子在位于思明区的一所实验性小学上三年级,刚上一年级时正好遇上最严减负令发布,那段时间孩子回家真的很轻松。可是后来,情况慢慢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孩子居然要到晚上11点才能完成作业。

  这位家长认为,有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本就没有估算好孩子需要花费的时间,有一次到了晚上9点多老师才发短信说作业太多,可以不用写完……”

  当然,莲花小学、滨海小学、厦门一中初中部等校的一些家长都肯定了学校确实在减负

根本原因 当前教育体制造成了巨大的隐形压力

  面对家长的抱怨,老师也有话要说。比如这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认为,她布置的作业量远没有一些家长所认为的那么大,只是因为有些孩子专注力不够,做作业时经常分心,效率不高,才延长了做作业的时间。因此,有时候家长也要从孩子自身找原因

  该老师还透露,若作业布置得过少,另外一些家长也会有意见。曾经有家长反映过,因为担心他们自己的孩子作业做得太少,别的班级或其他学校的孩子作业做得多,成绩超过了自家孩子,所以他们还自己给孩子出题加作业。

  教育主管部门几次三番要求给学生减负,结果却遭到部分家长抵制,这样的情况其实并非个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

  就如一位公办小学校长所说,尽管学校和老师也希望孩子们能有个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童年,但在分数决定一切的大前提下,高考就摆在那里,减负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就容易被打折扣。

  先别说目前教学成绩依然是老师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就算老师和学校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孩子减轻负担,但高考从上而下层层转嫁下来的压力,也会让家长站到对立面去。就像当初厦门要取消早读,却遭到部分家长反对一样,所以有些学校又偷偷恢复了早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