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二十三年后的感悟

(2010-04-08 14:51:55)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2009年10月三秦出版社《文理大讲堂》

二十三年后的感悟 

渭 滨   

 

记得第一次听商子雍老师的讲座是在二十三年前,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那场讲座的具体内容已经随时光流逝无法在我的记忆中还原了,但他作为一位杂文家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审视社会与人生的视角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到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与写作风格。商子雍老师长期从事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对社会问题也颇多涉猎,在陕西乃至全国的文化圈儿里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名人了。多年来由于职业关系,我时常在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研讨会上近距离接触商子雍老师,他是位极其健谈的长者,每次听他侃侃而谈我都会收获一种醍醐灌顶后的觉悟。

19日下午,商子雍老师应邀在学术报告厅为“文理大讲堂”作新学期首场讲座。我破例坐在了第一排,并自始至终用心与他进行着灵魂深处的单向交流。

站在讲台上的他,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神采依然,诙谐中透着睿智,博论间透着深邃。记得每次听他娓娓道来中总有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火花闪烁其间,这次也不例外。讲到一些人打着爱国主义旗号干着伤害国家民族利益的勾当时,他用了一个“伪爱国主义”的名词;谈到不能以封闭的心态一味地只迷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时,他引用了一句西方的谚语:一颗石子在磨光了另一颗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尽管他的声音不再如二十多年前那么洪亮,但丝毫不乏一个以高度的热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知识分子应有的激情,只是这种激情中更多了一份理性,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谦和,多了一份大家气度。

坐在商子雍老师的对面,我的脑海里不时会闪现出这二十年来他发表在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西安晚报等等众多媒体上的杂文中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文字与思想,那一直都是我写作时的范本,我从中获益匪浅。如果说在二十三年前我开始喜欢上杂文这种写作形式是受到商子雍老师那场讲座的“诱导”,那么,二十三年之后这一群坐在报告厅里的学子应该是和我当初一样的幸运。因为在他们的视野正需要拓展的时候,心灵正需要引领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真正的智者。尽管这种拓展和引领仅仅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但这已经足够了。

之所以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记录商子雍老师这场讲座的具体细节,是由于我更看重内容之外的意义。随着一个又一个学者站在“文理大讲堂”的讲台上,带给同学们最大的收获绝不仅仅是有形的知识,其意义应当是显现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五十年之后的人生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