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和太白人
(2009-08-31 17:13:00)
标签:
文化 |
本文发表于2009年9月30日《西安晚报》
太白山和太白人
商子雍
汉语词汇中,太白二字内涵丰富且广为人知。天穹中的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这颗星辰称作太白。而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则是一位经常代表玉帝和孙悟空打交道的好老头。由此衍生出来的又一个太白是,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
今天要说的太白是一座山,是素负盛名的秦岭主峰太白山。
己丑盛夏,与费秉勋、闻频、朱文杰、贾平凹等结伴游太白。下榻汤峪镇,泡太白温泉;饱餐农家饭,喝太白美酒;泼墨写太白,吟诗唱太白,不亦悦乎;移步换景观太白美色,拥林入怀浴太白和风,不亦快哉;就连入夜消遣摸几圈麻将,不经意间抠起一个“炸弹”,也颇有李太白豪放不羁的遗风……短短几天和太白山肌肤相亲,竟然如此让人心旷神怡,若不是百里之外的西安尚有诸多俗事仍须打理,那可真是要“活剥”苏学士之名句,高吟一声“不妨长作太白人”了!
说到太白人,忽然想起如下之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是什么?看看这个左右结构的汉字你就会明白,仙是和山比肩而立的人,仙是和山融为一体的人。从古到今,太白山不是就有过许许多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仙吗?正是他们的出现,太白山才声名显赫,正是他们的存在,太白山才美名远扬。
这其中,首屈一指的非李白莫属。“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日复见还。”一首流传千古的《登太白山》,使得李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和太白山比肩而立的人、与太白山融为一体的仙。在太白山三国古栈道遗址的不远处,有一个陡峭的山崖,崖面上上酣畅淋漓的“墨迹”(其实是黑色的岩石),从山顶奔涌而下,十分壮观。传说,李白当年来太白山求仙访道,曾在此痛饮太白美酒。本来,“李白斗酒诗百篇”,绝妙的诗句应该从诗人的笔下源源而出,但这一次,面对太白美景,胸中奔涌着诗情的李白,却居然感到了一种无从下笔的困惑。在美景和美酒的双重陶醉下,在亢奋和困惑的相互撞击下,李白端起砚台,将墨汁向崖面上奋力泼去……
在我的印象中,李白罢笔之事,好像也就是两次吧!不过另一次在黄鹤楼,是由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这一次在太白山呢,则是因为“李白奋笔不从心,诗到多时苦难吟;抛笔飞砚入云端,留下千古泼墨痕。”
故事很可能是虚构的,但曾经在太白山留下了足迹和墨痕的诗仙李白,人们对他的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却真实而强烈。
在太白山,还有7座前身是天宫美女的山峰。那是红桦坪的旁边,7座相连的山峰亭亭玉立。传说,王母娘娘的7个女儿来到人间,被太白山的其妙景色所陶醉,即使是面对着被永远逐出天宫的威胁,仍然迟迟不肯回归。专制而残暴的玉皇大帝勃然大怒,把她们变成了太白山中的7座山峰……
8月15日那天,我们一行是在一种“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气候环境里乘车来到红桦坪的(听导游说,这是游览太白山最好的气候环境)。下得车来,但见阳光明媚,蓝天如洗,一道美丽的彩虹从天边冉冉升起(说来惭愧,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彩虹了),那7座亭亭玉立的山峰,仿佛又回归了她们的女儿身,经由彩虹向我们款款走来……
宁肯变成太白山里的一块石头,也要拒绝那貌似恢弘华丽,实则了无人气、了无生机、了无情趣的天宫;对当年的选择,你们后悔吗——我在心中暗暗发问。
七女峰无语;但在阳光和彩虹的映照下,7座亭亭玉立的山峰,是那样让人怦然心动!
我在太白山里寻觅太白人,寻觅那种和太白山并肩而立、与太白山融为一体的太白仙。我觉得,有这样一位大写的人不能不提。
他叫杨文洲,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眉县汤峪林场的场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全面停止采伐林木,同时也停止了对林场的财政拨款。面临着铁饭碗被敲破的严峻形势,杨文洲和林场职工一起,走上了一条兴办森林旅游的艰难创业之路,年复一年的殚精竭虑,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一个频临倒闭的县办林场,终于绝处逢生,嬗变为年收入2000万人民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杨文洲已经离开了我们。他有形的生命虽然离太白山而去,但他无形的精神,却天长地久地和太白山并肩而立、与太白山融为一体。进入太白山森林公园不久,就会和一个小小的纪念馆相逢,门前有杨文洲的塑像。我在塑像前久久伫立,向着这位大写的太白人,深深地躬下身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所谓仙,就是和山比肩而立的人,就是和山融为一体的人。在太白山,历史人物李白是这样的人,神话人物七仙女是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杨文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我爱太白山;我爱太白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