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段祺瑞的一则轶事

(2008-03-21 14:02:30)
标签:

杂谈

 

段祺瑞的一则轶事

商子雍

 

    最早接触到段祺瑞这个名字,是在鲁迅的著作中。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一句便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就是从阅读鲁迅这篇名作的一刻起,段祺瑞作为一个胆敢动用军队镇压青年学生的刽子手的丑恶形象,便牢牢地在我脑海中定格。

    万万不曾想到的是,时隔半个多世纪,一次非常随意的阅读以后,我心目中彻头彻尾的坏家伙段祺瑞,竟然会以另外一种形象让我感动。

    阅读的文本名曰《常言道》,余世存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在这本书的172页,记录有段祺瑞的如下轶事:

    “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赶到现场长跪不起,并以“终身食素”作为对自己的惩罚。他果然信守这一诺言!1936年夏,他因贪吃了几块西瓜导致腹泻,从此病痛不断。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表示:“人可死,荤绝不可开!”于是不治而死。

    几年前,也是在一次非常随意的阅读中,我了解到对“三·一八”惨案不同于传统官方叙述的一些内容。不过,由于文章作者是段祺瑞的后人,所以看虽看了,却并不怎么相信。可这一次则不然,余世存是一位严肃学者,不同于娱乐界那些靠“戏说”哄人骗钱的“文化混混”,对他在《常言道》一书中记录的段祺瑞轶事,我倾向信其有,并且进而对前几年读过的段氏后人的文章(记得好像主要是说开枪的命令不是段某人所下云云),也开始有点儿相信了。

    当然,就算事情果真如段氏后人所言,面对军队开枪射杀和平示威的青年学生这样天理难容的惨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段祺瑞段执政,也是难辞其咎。他仍然是双手沾满着青年学生的鲜血,只不过在程度上是比“直接”稍稍好了一点儿的“间接”罢了。

    既如此,段祺瑞的上述轶事又为何让我感动呢?

    让我感动的是段祺瑞对自己罪孽(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至死不渝的忏悔。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双手沾满(同样不管是直接抑或间接)青年学生鲜血的权贵者,不会只有段祺瑞一人吧!他们之中,又有哪一个如段祺瑞一般,不但在惨案现场长跪不起,而且直到病危依然自责呢?

    作为后人,在翻检旧事时,我们投向虽罪孽深重,却真诚悔罪、终生赎罪的段祺瑞的目光,可以有一丝暖意;但对另一类死不悔改的刽子手,我们的目光里,却只能都是怒火和仇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