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沟的那些往事
在我们村最南端有一条小河,它上通京杭大运河,下通渤海湾,蜿蜒一百余里。这条小河虽然不大,也不算太长,但在四里八乡却很有名气,一提起他,几乎大人孩子都知晓。也是这条小河,把我们村的土地和一些邻村的地分割开来,成了自然的分界线。河以北都是我们村的土地,而河以南就是小安头、大王庄、孝廉庄和罗庄子等几个村的地了。提起这条小河,我的童年曾在那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足迹。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这里条件比较落后,王家沟上很少有桥,尤其是我们村前和向上下游延伸那一段人称三不管的河段上,大约有六七里也没有一座桥。为了过河方便,不知是哪位高人想出来的办法,在河中隔三差五的打上一条小土坝,在坝中间或是两头留一个豁口流水,这样,河中水比较少的时候,人们就不用趟水过河了,而是从坝上迈过去或是跳过去就行了。尤其是天气比较凉的时候想过河,许多人都宁可多走一段路,也要转到坝上去过,这样就不会着凉了。同时,这些河坝还为我们逮鱼创造了条件。因我从小就爱逮鱼,所以每年从一开春到隆冬,几乎都不闲着,天冷的时候用扒网,天热的时候用抬网,也有时候用拉网,还有时候用筛子接。用筛子接鱼是最省力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在河水中打一条土埝,把水流截住,这样,利用水流的落差,先在土埝上开一个小口,然后铺上一个搓板,让水从搓板上流过。搓板下面是悬空的,再把筛子的约三分之一填到搓板地下,这样,只要鱼从搓板上游过来,就会掉到筛子里,再也跑不掉了。那时,我就经常到王家沟去接鱼。因为王家沟哪儿有现成的水坝,可以利用,既省时又方便,所以我去接鱼时,只带上一个筛子、一个搓板和一个盛鱼的脸盆或是一只水桶就完事大吉了。每次接鱼时,我把筛子下好后,就光等着坐收渔利了,每过一两个小时收一次鱼,赶上鱼多的时候,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得收一次,如果时间长了,鱼多了水就流不痛快了。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上午就接了满满一大脸盆鱼,把我乐的直跳脚。也有时手里拿一根长竹竿,跑到下筛子的上游去,用竹竿在水里乱搅和,赶着鱼往下筛子的地方跑,这样也能多接到鱼。有一种鱼叫黄瓜鲢子,此种鱼的习性是在水面的最上层游玩,并且是一帮一伙的聚在一起,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人看得一清二楚。每逢看到这种鱼,我就用竹竿轰着它们往下筛子的地方跑,一旦顺着水流过了搓板掉到筛子里,就被我捉住了。有一次,我发现有20多条黄瓜鲢子在一起游玩,我就在岸上用竹竿轰着它们往下筛子的地方游,结果它们一个跟着一个走,结果都噼里啪啦的掉到筛子里去了,足有一斤多。
王家沟是距离我们村最远的地方,往往是离家越远的地方人们去得越少。每到夏秋两季打草的时候,因那里去的人较少,草特别多,用我们当地人的说法叫草厚.所以每次打草,我们几乎都要到王家沟一带去。并且经常过河到沟南去打草。有时河里有多半人深的水,我们就淌水过去。等把草打满了筐子往回背时,由于水深不好过,我们就两人合伙先抬着一个筐子过,抬完了这个再抬那个。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叫铁钢的一块抬着筐子过河,在上岸的时候,一不小心我被滑到了,顿时来个仰面朝天,脑袋朝下栽倒在水里,一大筐子青草正好都压在了我身上。由于提前没有提防,嘴里被灌了好几口水,幸亏铁钢及时把筐子拽走了,不然我非得被灌个半死不可。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1964年麦收过后不久的一天,我和几个伙伴到王家沟一带去打草。去沟边磨练刀的时候,我们发现水中有好多像小蜘蛛似的东西,把镰刀放到水中去蘸水,再拿出来后,镰刀头上就会被带上好几个来。当时,我们谁也不认得这是什么玩意。等过了一段日子后,小家伙们慢慢长大了,我们终于看清了,原来它们是小螃蟹。这时,它们已经长得像手指甲盖那么大了。有时,我们每人就逮几个弄回家,放到罐头瓶子中养着玩。等到了秋后,小螃蟹就长得像核桃那么大了,可以吃了,我们就一边打草,一边到王家沟里去捉螃蟹。螃蟹大了就不好逮了,它们有的钻到洞里,有的藏在水里,虽然有时在陆地上发现了它们,但它们一旦发现有人来了,就立即爬到水里去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们捉住,有时一次就能捉到一二斤。等到了深秋,螃蟹就长到有鸡蛋那么大了。此时的螃蟹,整天都躲在洞里或是藏在水中,只有到了晚上,才纷纷爬出来觅食。听老人们说,晚上螃蟹见到光亮后,就会往有光亮的地方跑。据此,我们吃完晚饭后,就提着提灯到王家沟一带去照螃蟹,有时一晚上就能照五六斤。逮螃蟹时还有一些技巧,比如照到螃蟹后,就得用手去抓。但螃蟹并不甘心束手就擒,而是当它发现人要抓它时,就会立即把两只夹子竖起来。这时,如果你用手直接去抓,必然会被它的夹子夹住。开始逮时我就曾经被夹过两次,疼得我直咧嘴。后来我就找到了窍门,当螃蟹竖起夹子后,不能急于去抓它,而是先用一只手在它前面晃悠,吸引它的视线,而后另一只手快速的捏住它的盖子,这样,就不会被它夹住了。有一回我和一个伙伴去照螃蟹时,天下起了大雾,我们都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等慢慢摸回家后,已经是过半夜了。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县里统一组织在王家沟的北侧不远处,重新开挖了一条河,仍命名为王家沟。因这条河是在我们村的最南洼附近横穿过去的,所以,把我们村的土地从东到西都给隔开了,不过还好,挖完了河就修建了一座桥,使人们过河很方便。从此,老王家沟里就很少有水了,成了一条废弃的河。现在,有的河段早已被人们给平了,种上了庄稼了。
想想曾经发生在王家沟的那些往事,至今还觉得蛮有趣的。
加载中,请稍候......